当前位置:文思都>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

寄扬州韩绰判官(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文思都 人气:3.12W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我国江南有一座小城---扬州,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诗作画.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留念忘返其间.他特别怀念与他共游扬州的好友韩绰,于是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读入情

1.读一读《寄扬州韩绰判官》。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数名答.)

三、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念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寓着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怅然情怀.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诗人为什么如此强烈地思念扬州好友呢?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9.引读“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以及明月夜均为扬州美景,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其实是诗人自己在怀念扬州的美丽风光和纸醉金迷的游乐生活)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四、议深情

1.学生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 诵读提炼。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迢不断.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

  诗人问: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

  这正是--(学生齐读古诗)

  这便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扬州月夜,深深的惆怅情思,引人遐想。(学生背诵全诗)

五、拓展学习:

 从那抑扬的箫声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请看欧阳修的《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