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古今文学>名著阅读>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经典教案

文思都 人气:1.77W

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春江花月夜经典教案

一、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想爱之情

2、 学习诗歌的欣赏方法,领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 学会运用音乐形式感受诗意美及韵律美

二、重点:

理解诗歌景情交融,即景抒情的方法

三、难点:

如何让学生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

四、教时: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1、 介绍“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让学生集体诵读《枫桥夜泊》、《鹿柴》然后,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学生谈了自己的体会后,老师强调:理解诗的意旨,就要“置身诗境,缘景时情”最后,老师谈自己的体会:第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诗境里去,与诗人产生共鸣第二,找一些相关的意象,联想、想象其画面,从而体会作者此时此地此景此情

在谈《枫桥夜泊》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的意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钟声然后,让学生理解特定的时间:夜半再联想这诗的主人公: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因乡愁而难以入眠至此,我特启发学生思考“客”字对理解诗的主旨的作用客为什么会有如此思想?我们来云安中学读书,是不是“客”?我们有没有产生过乡思呢?这样,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来理解,学生都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也都有过“客思乡”之感受至此,学生明白了这诗主人公的确是客,也会产生孤独、寂寞之情,也会产生有家不能归的痛苦

在谈《鹿柴》这首诗时,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空山”等意象来联想,尤其是抓住“空”字来揣摩,进一步体会王维晚年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的思想

2、 对《春江花月夜》的鉴赏

先让学生听音乐古曲《春江花月夜》,然后再欣赏该诗配乐朗诵老师从中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听中感受月出、月升、月高悬时的感受然后,找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老师再点评,又把老师自己的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同时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探讨第一部分,体会景物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过程:

(1)、全体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开头但见长江送流水)然后,学生讨论:这部分内容围绕什么来写的,诗中描绘的画面如何,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随后,从每组里找一个代表发言师生再点评,看谁的理解较好接着,老师总评,提出分析诗歌时要注意的几点:诗中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对象是什么?诗中的画面如何?景与情的关系怎样?再共同探讨学生在探讨时认为,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重点写了月,这画面是随月的出现、上升及高悬的不同位置而不同江与月的关系及周围景色的关系也产生变化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几句子,探讨人与月,人与水,人生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理解人类生生不息的永恒与宇宙万物的永恒与变化的关系总结本教时所学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第一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了学习欣赏诗歌,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作者的心灵里去,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领略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体会了空阔、宁静的月夜情景,也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哲理

第二教时:

要点:分析第二部分,总结全诗的艺术特点

过程:

让学生集体朗诵《春江花月夜》,然后重点分析、鉴赏第二部分内容(白云一片去悠悠结尾)思考:这部分重点写什么?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景如何?

学生集体讨论然后,找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找意象:白云、高楼、妆镜台、帘、捣衣砧板、鸿雁、江树,也要注意分析思妇的动作与心理及游子的动作与心理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的作用学生明白思妇与游子纯真的爱情美与人性美

为了更好地把握内容,我着重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方法例如,“月徘徊”,就是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月的人性化,从而衬托出思妇的孤独与寂寞还引导学生注意思妇的动作,如卷帘,拂砧,这些细微动作恰好表现思妇因见不到心上人而寂寞难耐的心情,从而进一步刻画了她的相思之苦闷对游子的分析,我则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其心理独白的有关词语,让学生更好地体味

最后,总结第二部分内容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第二部分因景生情,重点写思妇和游子的相思相望及绵绵的愁苦而月就是游子与思妇相思的纽带全诗悲而不伤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如古人说的“孤篇压倒全唐”

学生讨论,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再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景、情、理完美结合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从人之月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加以探讨,堪称是宏大的议论,但却不生硬,而是由江月生发,同时,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最普遍的、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

2、本诗具有音律美全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以平韵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而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3、反复朗读全诗,力争在课堂上能熟读成诵

论证: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1、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和“趣味性”我们知道,语文学习,关键要让学生体会语文的乐趣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可能有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有兴趣了,会想方设法挤时间来学习,否则,学生只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科目,从而导致偏科现象的发生我们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与大自然接触少了,很多内容都不被学生看重,学生只会勉强地应付这对语文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有鉴于此,我在教授这课时,想办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人生的思考重点让学生理解宇宙世界变与不变的永恒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关注人对大自然的思考在理解景与情的关系时,想方设法让学生学生观察,学会探究

2、体现本单元诗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方法,听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则另一回事了怎么才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学习?怎样让诗歌的学习更有情趣?这是每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我在本课教学中,运用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把现代生活的真实情境与古人的生活情趣相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体会诗人的主旨及捕捉古代诗人脉搏,真正达到与作者共鸣

3、师生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起来没兴趣,老师讲、学生听的情形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以致学生常常在堂上睡觉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学生参与的程度决定教学效果好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也可在学习中培养双基,使学生听说能力有较好的锻炼

4、吸收传统教学的长处,落实“双基”,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在讲授鉴赏方法时,注意“温故知新”为此,我先重温小学时学习过的两首诗《枫桥夜泊》和《鹿柴》,加深学生对所学诗词的理解,也为自己举例说理提供方便,用学生熟悉的诗歌作例子,学生更有亲切感,老师随口说出这些诗歌,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榜样,学生觉得老师都对古诗词有较丰富的积累,树立了老师的威信,学生更尊敬老师,从而对老师所教的诗歌也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新课的学习也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5、强化朗读意识,体现诗歌教学的本质特点学生熟读诗歌,是学习古诗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实践证明,多读、熟读诗歌,既可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性认识,也可以为写作提供很好的范例,这样,无论对写诗歌或写其他形式的作文,都有很大的作用为此,我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