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古今文学>名著阅读>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教材解读

文思都 人气:2.95W

《春夜喜雨》是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六组教材《综合性学习:叩开诗歌的大门》中诗海拾贝部分的一篇阅读材料。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来解读文本。

《春夜喜雨》教材解读

一、解读作者: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

作者生活在很久以前的唐代,不过,跨越历史的时空,他也在我们身边生活过。(出示杜甫江阁的图片)

讲解: “诗圣杜甫于唐大历三年(也就是公元768年)晚秋,从蜀中前往湖南,准备投奔旧日好友、正待调任潭州刺史的韦之晋。不料,杜甫赶到长沙时,韦之晋已不幸暴卒,贫病交加的杜甫,只得在长沙度过了人生最后两个年头。”

“不过,相比之下,杜甫在蜀中成都草堂的生活,便要安定得多。在那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

二、解读背景,帮助理解情境。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春)定居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时所写。从上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 看到及时的春雨,诗人喜不自胜,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 (朗读)

三、抓住“诗眼”,直通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喜”是本诗的感情主调,“喜”字也自然成了把握本诗意境的“眼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歌一开头,诗人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他不但是是好雨,而且是和人们心有灵犀,不点都通的神雨呀!此时的春雨是简直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呀,怎么不令人欣喜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仅点了题,还写出了春雨的“好”。他好在“润万物”,好在悄悄地润物。看到这样的词语,“润物细无声”我们仿佛听到了一棵小草迎着春雨生长的声音。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朵小花在贪婪地吸着雨水。是呀,春雨静静飘洒,不为人知。世间万物在雨水的滋养下,默默地生长着。此时,诗人在不知不觉中为我们传达了那种不知不觉的情境。此时的春雨,仿佛成了温和的,默默无闻的妈妈。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春雨,怎么不令人欣喜!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云俱黑”是呀,以乌云说明天阴雨长,还会下一场大雨,正好满足了自然万物的需求,更好地解除了旱灾,让植物更好地生长,让人们更好地生活,能不喜吗? 后一句的“独明”与前一句“俱黑”又形成对比,在无边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调,色彩鲜明,富有画意。同时见出春天的雨势,虽然黑云密布,但并无风雨飘摇之感,所以船上人才会那般平和。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晓”是指第二天早上。诗人想象第二天早上会是怎样的景象?等到天亮后,去看那被雨水滋润的花丛,经雨而湿重的鲜花定会开满锦官城。此处写花而不局限于花,而是用花来代表着被春雨滋润着的万物呀!这一联由雨夜想到天晴,花儿饱含雨水的感觉如在眼前,花枝经受不起花朵的分量的情状,也呈现了出来。说明这一夜的雨,已经下透了。怎么不喜呢?

“喜”是杜甫的《春夜喜雨》的诗眼,我们解读文本时,不妨以 “喜”字为主线,以“喜”情的感受为情感目标,相信解读了本诗后的我们也定会是“喜悦”的、幸福的!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文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