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古今文学>名著阅读>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主题

文思都 人气:1.52W

主题是日常沟通、作品传递最核心的内容,如果没有主题,那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将毫无灵魂与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主题,欢迎大家分享。

《老人与海》主题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

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

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用枪自杀。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岛在湾流中》(1970)和《伊甸园》(1986)。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梗概

《老人与海》 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老人与海主题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这样一个“硬汉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形象。他们多是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战士等下层人物,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在他们身上,具有一种不屈不挠、坚定顽强,面对暴力和死亡而无所畏惧,身处逆境而不气馁的坚强性格。正如肖恩#奥弗莱因所说:海明威小说的主题是“人的本质,人的努力和奋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挣扎,人的倔犟和价值,人的聪明和命运,人的胆略和气魄,人的尊严和灵魂,”即使失败了,也要坦坦荡荡,不失重压下人的“优雅风度”。

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自然或是社会中,人应该正视现实,接受一切并超越它,继续自己的人生之旅。纵然面对死亡,也要漠然处之,宁折勿弯,这是桑提亚哥所执著的人生要义,也是《老人与海》的哲理闪光。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硬汉”形象的理论与思想基础是行动哲学。它主要以主体的行动为表达方式,用主体的行为和动作展示其丰富的内涵。

他所揭示的是肉体和精神的永恒生命力来自于不断运动的驱动力,强调的是在深沉的行动中锻造有价值的灵魂,他们用行动来显示自己的勇敢、冷静、果断、顽强和不畏任何强大力量的主体意识。他们所遵循的真理是“命运总是与人作对,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终不免失败。尽管如此,人还是要苦苦奋斗,并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提亚哥在海上经过三天精疲力竭的搏斗,最终拖到海岸上的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子,事实上,老人是一无所获的胜利者。而且今后人们也无法相信这位身衰力竭的老人,能够战胜奔腾不息的大海。在海明威看来,人生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就像老人那张“用好多面粉袋子补过的旧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远失败的旗帜”。但老人却始终没有停下行动的脚步,是一种面对巨大悲哀的追求,是一种面对死亡和失败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同样是顽强的、执著的。

由此我们在桑提亚哥身上看到了诗人的尊严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效应: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和人的追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在人生的道路上,谁不经受一些挫折和失败?此时是缴械投降呢?还是顽强拼搏呢?桑提亚哥给我们的启示是:积极的进取和行动,是必然失败面前的不屈不挠的行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行动本身。所以,海明威为他所钟爱的硬汉们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与命运作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

在桑提亚哥身上表现的是一种深沉而强烈的悲而壮的生命悲剧意识,这完全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尽管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海明威用象征性的寓言向我们昭示了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自我求证意识。

【人物形象】

圣地亚哥

古巴老渔民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却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打不败的失败者”。生活和岁月给“独自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折磨,令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了,可是他“毫不沮丧”。作品开始,老人正赶上“背运”。整整八十四天,他连一条鱼都没有捉到。就连跟他在一起很长时间的一个孩子,也不得不在第四十天离开了他。第八十五天,他碰上了好运气,捕到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正当老人高兴地返航时却遇到鲨鱼。鲨鱼不断地袭击那条大鱼,老人一个人在小船上同鲨鱼战斗,用浆打、戳、刺,累得筋疲力尽,鲨鱼还是把这条大鱼能吃的地方都吃掉了。老人拖着硕大的鱼骨架爬回岸边。但老人说:“人可不是造出来要给打垮的。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①面对困境毫无畏惧、镇定自若:圣地亚哥孤身一人,年迈力薄,食物和淡水不充足,自然界变化万千,他的对手又力大无比而且意志坚决,他泰然自若,征服自然,捕获大鱼。

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忍不拔:右手负伤流血,左手又抽筋,疲倦使他头昏眼花,但他怀着只要不死就与大鱼周旋到底的决心顽强坚持。饿了,他不顾腥气吃生鱼肉。渴了,他把不多的淡水省着喝。坚强的意志帮助他度过危机,迎来胜利。

③面对厄运永不低头:鲨鱼来争吃大鱼的肉时,老人已疲惫不堪,可是他仍然用一切可用的武器竭尽全力消灭它们,表明他明知要失败也要奋斗到底的`决心。

总结: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在这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中,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但他又是胜利者,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英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①外貌刻画:瘦削、满布皱纹和疙瘩。但双眼还象海水一样湛蓝,充满智慧、经验和决心。 ②侧面表现:圣地亚哥崇拜的垒球好手狄马吉奥力克生理缺陷,打起球来生龙活虎,与老人互相映衬。老人对昔日与黑人比赛扳手的追忆证明他一贯坚强,往日的胜利是他眼下获取力量的源泉。马诺林是老人形象的延续,代表着对实利主义的鄙弃和对征服自然的热爱。以鲨鱼的巨大勇猛来衬托老人的勇敢。

③象征手法(大海、马林鱼、狮子等,参见后面的分析、练习)

④经典语言: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⑤典型细节:

圣地亚哥虽然羸弱,在严酷的命运的威压下,却保持着一种崇高的“硬汉”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处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都不放弃希望;敢于挑战,永不服输和忍受孤独。

A、作者刻画了圣地亚哥敢于挑战,永不服输的精神。

老人捕鱼的过程就像是人生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努力的生活着,可能要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面对尖牙利齿、贪得无厌的鲨鱼,而仅有的只是一只小船和作为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支撑——灵魂。在可敬又可畏的大自然面前,一切的人类都显得渺小。可是作者却向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同时作者也通过老人在独自面对大海,面对鲨鱼时采取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较量的第一回合,老人压抑着自己的渴望,静静的等待鱼儿咬钩。老人无声的诉说,反映了内心强烈的渴望。老人用耐心度过这大战来临前的宁静。

接下来是力量的较量,尽管老人“拿身子的重量作为支撑,挥动双臂,轮换地把钓索往回拉”。可是“那鱼只顾慢慢地游开去,老人无法把它往上拉一英寸”。鱼大得以至于可以把船拉着走,拉向更为广阔的深海。一边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边是深不可测的大海和未知的伤害。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于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程度才能衡量出来。”老人令人敬佩的勇气也是通过他对对手——大海,大鱼和后来的大鲨鱼表现出来。

归途中,老人遭遇了更大的挑战,马林鱼血引来了鲨鱼群。作者极力描写鲨鱼,旨在表现老人的英雄气概。大鱼越是凶猛不好对付,捕鱼、斗鲨的老人的形象就越高大。

老人本质是弱的,但老人挑战年龄,挑战生理极限。“‘拉呀,手啊’,他想。‘站稳了,腿儿。为了我熬下去吧,头。为了我熬下去吧。你从没晕倒过’”。这些语言和行为都源于老人对胜利与力量的渴望。老人可以“兴高采烈”地与孩子讲棒球。而老人的梦境中的狮子更加强烈的体现了这一点。——狮子,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百兽之王,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

老人争强好胜的心态在年青时就已经有了积淀。作者写到老人年青时与人比腕力,“整整一天一夜,他们把手拐儿搁在桌面一道粉笔线上,胳膊朝上伸直,两只手紧握着。双方都竭力将对方的手使劲朝下压到桌面上”,“使出浑身的力气来,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朝下扳,直到压在桌面上”。“他认为如果一心想要做到的话,他能够打败任何人”。不可否认,身强体壮,精力旺盛的时代已经过去,老人已大不如前。作者笔下,读者可以看出老人对重新获得力量的强烈渴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人身上体现的精神与诗人想表达的意思殊途同归。这也是作者追求的。“他追求的是一种永恒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坚毅的品格”。老人捕鱼和斗鲨的部分,作者并不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事实上,人本生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老人将大海当成温柔的女性。老人问不懂语言的鸟儿“你多大了,这是第一次出门吗?”即使是自己想得到的鱼,老人也说“鱼啊,我爱你,非常尊敬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如此。

在与鱼的斗争过程中,老人展现了冷静与睿智的一面。在斗争相持的时候,“别想了,老头儿,”他对自己说。“眼下且轻轻地靠着木船舷歇息,什么都不要想。它正忙碌着。你越少忙碌越好”。他根据钓索的斜度判断鱼儿正往浅处游。老人想“我必须把它拉得极近,极近,极近,我千万不能扎它的脑袋。我该扎进它的心脏”。这些不仅是老人一生捕鱼的经验,也是老人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