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作文>日记>日记作文>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

文思都 人气:1.78W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人民公仆,不仅要带着责任和义务,更要带着真情和祝福走进基层,走进我们的亲人,那样,才能真正扶贫。下面是扶贫驻村工作日记,快来围观吧。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篇一】

按照我和唐支书昨天的计划,我们今天要去看看香竹林的古茶树地。香竹林村位于勐永镇东方距镇政府23公里,属高寒山区,全村国土面积29.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846.2毫米。这里远离市区、没有工矿企业的污染,比较适宜种植生态茶叶。

我们昨天晚上在老支书家聊天,老支书就抓了一把茶叶在茶壶中开水冲泡,我接过老支书的一杯茶水,茶水翠绿、香气扑鼻,喝到口中回味无穷。我问老支书这是双江的冰岛茶吗?老支书说我们怎么喝得起冰岛茶,这个茶就是我们香竹林本地土生土长的大叶茶。好久以前就听人说香竹林的茶叶好喝,今日得品尝了香竹林茶叶的香醇和回甘后果然是好茶,这就勾起了我一定要去到茶树生长的地方,看看那传说中的香竹林古茶树。由于香竹林的历史也就300多年,但是香竹茶叶的历史就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到底是先有人类居住后有茶叶还是先有茶叶树后有人类居住,这个话题今天还在争论不休。12点半,我们吃过响午就出发了。一路上青山绿树、鸟语花香,心情好极了,不知不觉就走了两公里多的路程。由于香竹林严重缺水,山上见到最多的是勤劳勇敢的香竹林人民群众为了种植农作物发展生产,为了人畜饮水生存下去人们修建的露天水池和水窖,所以我们只见青山不见绿水,但是这里的树木和竹子却生长旺盛。唐支书介绍说,我们香竹林虽然严重缺水,但是我们今年还是种植了甘蔗、玉米、核桃,特别是种植了烤烟,我们在去年400亩的基础上今年又种植了300亩,完成了700亩的烤烟种植,靠的就是老天下雨和人们修建的露天水池、水窖的水进行浇灌。

说话间我们已来到了传说中的千亩古茶树群落。放眼望去,只间高矮不平、粗细不一、错落有致的茶树一山连着一山。这些茶树主要集中在大寨子组和元宝山组的山坡上,从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排列就可以看出,这些茶树都是人工种植的。在茶叶地的旁边就有三家茶叶加工厂正在热火朝天的加工茶叶。唐支书说,这些茶树都已经划归到各村组的农户家了,由于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清洁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照射,这里的茶叶非常的有机生态和绿色环保,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春天的每斤茶叶可以卖到好几百元,最好的甚至卖到了一千多元,每年都可以给农户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我顺手摘了一片新嫩的茶叶放进口里细细品尝,口腔里一开始有一股鲜叶的清香,接着是有一点苦涩的感觉,再过一会是一股甜甜的回甘、回味无穷、太奇妙了!

但愿我们香竹林人民的生活就像这里的茶叶一样,先苦后甜,回味无穷,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篇二】

今天上午,我和驻村工作队员与金塘镇拖岩村两委在拖岩村公所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分析拖岩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商讨帮扶计划和措施。并对近期开展的春耕生产和危房改造情况进行安排和部署。

会后,我们工作队一行在支书甘书记的带领下一起到石膏坪附近的4个村民小组走访了解村情民意。

从村公所到石膏坪不到3公里便是通乡油路,在途中我沿途看了下路,路况极差,路窄且尽是沙石,弯多且急,仅通摩托车和人通行。

甘书记说:“这条路是去村公所最近的路,自从通炉房的油路修好后,我们就组织村民从石膏坪修了这条路通往村公所,但因缺少项目和资金,这条路因不到3公里立不上项,村上每年都要组织村民对这条路面的沙石进行清理和维护,现在路比以前都好多了,平日里我们都是从这里骑车去村公所的。”我看了下路两边基本没什么绿色植被,大多是沙石和荒山。

我在想我向县发改局争取的石漠化治理项目4月份将开始评审了,到时还是尽量想办法把这条路立上项,毕竟要想富还得先修好路,这条路是连接石膏坪到村公所的关键要道。

在下山的途中,我远远看到一栋三层小洋楼,我便好奇地问甘书记:“这是谁家修的,怎么在这穷山沟里还有一栋修得这么好的洋房?”

甘书记说:“这是村里老汪家儿子修的,他儿子前几年在外打工苦了点钱,回来后就在自家的地上修起了这栋房子,修这栋房子花了80多万元,所有积蓄都花完了,还欠了不少外债。为了还钱,一家人都到外面去打工去了,留下父母在家帮忙看房子。”

我又问甘书记:“村里有多少外出打工的呀?”甘书记说:“全村可能有300多人,村里的年青人都到外面去打工去了,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是呀,我在想下步我们可以利用县人力办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拖岩村的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利用本村在外务工做得好的作为致富带头人带领本村其他人也跟着一起致富。

我对甘书记说:“你们村上先统计一下村里需要培训的人和想学的技能,我去协调组织来培训,争取劳务输出一批,脱贫一批。”

接着我们在石膏坪附近走访了几户贫困户,其中一户名叫何德书的老年人,今年65岁了,因生病腿角不方便,长年躺着或坐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我在与老人简单的聊了哈,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和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当前,在农村像他这样的老人很普遍,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另外一户使我印象最深刻,户主是一位40来岁中年男子,母亲前年过世,家境贫穷,有一间破旧的瓦房,家里一贫如洗,农具、柴火都堆在屋里,一张简易木床和锅碗瓢盆散乱地铺满屋里,全部家当加起来值不了多少钱。

我问他家里的经济来源,他说:“一年没什么收入,就靠种点地。”在一旁的社长悄悄对我说:“这户是我们社最贫困的一户,他平日里好吃懒做,还经常喝酒。”

我又问:“你今年多少岁了,想不想改善一下生活状况,今后有什么打算呢?他说:“今年42岁了,想是想过上好日子,希望政府能帮助他。”

我对他说:“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帮扶是可以的,但打铁还得本身硬,要靠自己勤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穷根,少量喝点酒是可以的,但天天酗酒就不行了。如果想致富的话,就得好好的振作精神,改掉酗酒的坏毛病。”一路上我都在想扶贫先扶志,这是对扶贫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等、靠、要的惰性思想进行教育,树立老百姓致富信心,真正发动和带动当地群众发家致富。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

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这上我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发展是硬道,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想,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发展,造福群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居于何职,都要经常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民情。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人民公仆,不仅要带着责任和义务,更要带着真情和祝福走进基层,走进我们的亲人,那样,才能真正扶贫。

扶贫驻村工作日记【篇三】

今天下午,我接到挂钩联系户陈文嘎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焦急地说:“白书记,我遇到困难了,你要帮我解决啊,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我连忙回答:“别急,有什么事情你慢慢说,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原来,陈文嘎正在村里建房,可建盖到第二层就因为缺少资金而无力为继。他在外打工的女儿本要寄钱回来帮忙,却因为突然生病,不得不把钱都用去看病。陈文嘎打算去信用社贷款,又因为年纪已到60岁,不符合贷款的条件,无奈之下,只好给我打电话求助。

陈文嘎是一位老实的庄稼汉,家庭经济就靠几亩薄地支撑,女儿常年在外打工,每年的收入也只有4000多元。因为要节约建盖房子的费用,老两口没有请人,自己建房,没想到还是遇上了困难。

挂断电话后,我心想,帮扶对象遇到了困难,我一定要帮他办好这件事情,不能让他们觉得我们不为老百姓办实事。于是,我立即就到乡信用联社咨询贷款事宜,想看看陈文嘎这种情况能不能特殊照顾。结果让我很失望,心情一下子就很低落。想到陈文嘎向我求助时的情景,仿佛我就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我要是办不好,还怎么面对他呢?

这时候,我也只能寻求上级政府的帮助。没想到的是,当我向乡政府分管领导杨委员汇报了情况后,事情便有了转机。杨委员说,这件事情很容易啊,现在乡上有建房贴息贷款政策,就是为需要建房而没有资金的人设置的。我一听很高兴,马上就到乡扶贫办了解政策,在确定陈文嘎也可以申请贷款后,又马上给他打电话,让他到乡政府来申请贷款。很快,陈文嘎的申请手续便办好了。他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我也顿时觉得身上轻松了不少。

陈文嘎的困难解决了,但这件事却带给我更多的思考:龙普村基础条件差,人均耕地少,没有特色经济作物,也没有工矿企业,年轻人大都在外地打工以维持生计。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尽快让村里脱贫致富,除了要改善基础设施,还要有好的致富项目。

农民其实很善良、淳朴,也容易满足和感动,只要你真心实意为他们做事情,他们就会永远的记得你。我希望能为这些善良淳朴的农民做更多实事,帮助他们更快地脱贫致富。

TAGS:驻村 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