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作文>体裁作文>材料>

2016年关于道德讲堂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文思都 人气:2.57W

道德讲堂”建设就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带来的“转型升级”,简单的讲,就是“你学我的优点,我学你的优点”。下面是关于道德讲堂的个人事迹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6年关于道德讲堂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道德讲堂优秀个人事迹材料一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站在道德讲堂与您分享我在急救中心工作中的点滴感悟。冰心老人曾经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途长径,点缀得鲜花弥漫。使行杖拂叶的人们,踏着荆棘,不觉得累,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华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可是,冰心老人的诗句竟是如此生生的天使写照!生命之重,重以泰山。一旦踏入洁白的临床,面对踏着荆棘行路的生命,你我又是怎样的重任如山!

急诊科——是一个永远让人紧绷神经的地方。你随时都要准备不假思索的做起了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全力以赴地组织抢救。尽管每次我们都竭尽全力,可是总有遗憾留在医院,总有眼泪流在临床。有一次,当一个10岁的男孩在宣布抢救无效死亡的那一刻,面对他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号,听到还有家属在非理智的责骂,看着依然穿梭在病区的一个个疲惫的白色身影,我突然想离开这伤心,痛苦,无奈的地方!在急诊抢救室,我们每天面对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死亡是如此的可怕与残忍!祭日与生日遥隔着几十年的生命,却被死神毫无理由的牵在一起!医学就象一个无边的苦海,永远是在求索,却总是有徒劳无功!我不敢面对,不敢思索,我突然感觉自己是如此的疲惫和失落。然而主任与护士长事后却积极开展了对相关重型复合伤病历的讨论与学习,反复的强调抢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总结经验,请医院专家讲课,带领我们大家苦练基本功,要求急诊全体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尤其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和呼吸机的使用四大技术,每个人必须能够熟练操作。身边的医生和护理的老大姐们没有一个垂头丧气和抱怨过,而是坚持每天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加班练习抢救演练配合。此时我才明白,其实大家并非没有委屈和痛苦,只是将委屈抛到脑后,将遗憾藏在心里,将责任放在肩头,将大爱握在手中,走在生命的前头,踏平荆棘,让生命之途愈加宽广平坦。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将爱与同情撒在生命的周围,我听到了有爱的生命里泪珠滴落在热土上溅起的震撼!那是一片片仁爱之情,毫无悲凉之意!此时我的心情如拨云见日……

王店子镇76岁的王汉忠老人,对急诊科有着特殊的感情。老人有3个儿子1个女儿,可当他因腹胀、腹痛拨打120电话后,却没有1个人肯来陪同和探望。樊占兵医生亲自背扶老人,跑前跑后,检查、取药;老人一夜腹泻十几次,李延君护士不厌其烦,搀扶照顾,冲倒便器;老人身上无钱,主任自掏腰包为他买药、买饭;老人身体虚弱,护士长亲自给他洗手擦脸……自老人一上救护车直到病情痊愈被急诊医护人员护送回家的3天里,老人的病房里满是急诊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老人在上车回家前,挨个拉住我们的手,含泪颤抖着说:“儿女没有做到的,你们比儿女做得还要好,你们是我的恩人,是活菩萨......”。

急诊科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出诊在车上,夏天象蒸笼,冬天似冰窖,可接到出诊电话,我们就毫不犹豫抓起诊包,冲上救护车;张树全主任早晨带的中午饭,晚上又原样的带了回去,他一天里都没能喝上一口水;护士长张劲松出诊抬病人扭伤了腰,可她硬是咬着牙把病人抬下了五楼;李宏晔医生、赵慧颖护士直到怀孕生产当天还在上班忙碌着;赵爱军医生抢救车祸伤员被染成了“血人”;洗胃的患者呕吐的污物把徐怀琴医生的衣服搞得一塌糊涂......这样的故事在急诊科每天都会有,大家习以为常。可正是这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我从中品味出最纯最真的仁慈和爱心。

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辛苦与奉献。十几年来,我们以人民为父母,视病人为亲人,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的奔跑在急救一线。遇上危重病人抢救,经常加班加点,没有时间顾及家里,无法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少了对亲人的问候,却少不了对病人的照顾;少了与恋人的相聚,却少不了对病人的关怀。我们不是不想浪漫,而是想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不是不爱家人,而是无法割舍对这份职业的牵挂。我们没有悲壮豪迈的言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我们有的只是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真情和爱心。大家常风趣地说:“急诊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急救中心全体医务人员都在默默地无私的为患者排忧解难,认真的对待每一位病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病人生命看做亲人的生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无限生机,永不放弃”。这就是我们全体急诊人员的信条,也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这里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也许听不到感谢,而我们仍一如既往的将病魔驱逐,将痛苦流放;将一生一世的灵魂与躯体守侯临床,守护希望;用超常人的理智与冷静面对无奈的苦难与悲凉!身后那一串串脚印,深深的、清晰的、曲折的谱写着你我来时的路。此刻站在这道德讲堂,身边那一个个将爱与同情放在左右手的白衣天使浮现在我的心头。我无法形容心中的感觉!心怀仁爱,平凡奉献,还有什么比走在生命两旁的护航者更高贵的呢?

道德讲堂优秀个人事迹材料

行车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班组,工作性质复杂,作业环境恶劣,稍有疏忽,事故就可能降临。特别是按定员组织生产后,班组正式工人数 急剧减少,大量招聘 临时用工,安全风险 骤然加大,为此,班长王军 一方面大力强化人员培训,一方面通过历年发生在身边的违章案例,不断对班员进行安全教育。同时通过班组奖惩结合的机制,有效杜绝了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损坏事故。截止2015年年底,班组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十九周年的长周期记录。

燃料是影响电厂经营好坏的最大因素,掺配的优劣不仅事关机组安全稳定,更关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掺配烧工作历来是行车班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03年以来,由于电煤价格走向市场,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使黄石热电厂同所有发电企业一样面临安全与经营的巨大压力。一方面由于到厂煤质的低下,机组不得不大量投油进行稳燃,而且随时面临跳机、熄火的危险,非停事故经常发生,最高一年达到8次。另一方面,煤价逐年攀升,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搞好掺配掺烧成为降低费用、稳定燃烧、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而且唯一手段。受厂领导的重托,王军同志挑起了掺配烧的大梁。面对煤仓狭小、煤种复杂多变、设备陈旧落后、掺配手段原始的现状,他一头扎在煤仓,整天泡在现场,潜心研究琢磨各类煤种特性,科学规划煤种堆放,认真研究掺配比例,科学进行比对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掺配掺烧方案。由于掺配工作的有效开展,锅炉的稳定燃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不仅原来大量投油的局面得到了完全控制,而且机组非停事故大大降低,有效化解了企业困难,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面对黄石热电厂单机运行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家环保检查的日趋严苛,在煤种多、变化大的复杂形势面前,在强化管理、规范流程、强化检查的基础上,王军进一步加大了掺配烧研究和管理力度,各种不同煤质的煤炭像"中药处方"一样经过他的科学搭配,全部成为了合格的入炉煤,不仅促进了机组各项指标的全面优化,而且大大降低了发电原煤耗,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十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也不管春夏秋冬,他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时上班,到了班里,换上工作服就来到现场;二十多年来,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走过多少个来回,他每天不厌其烦的在煤仓走着、看着,他总感觉,隔一两天没有看见这些黑呦呦的煤,心里好象缺点什么,怪别扭的。由于他的潜心投入,他已经跟这项工作建立了十分特殊的感情。可以说,掺配烧工作就像他的生命,离开了它,他就浑身不自在。如今已近退休的王军,依然是班里不可或缺的主力,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患有严重糖尿病和帕金森病的他,依然每天在煤仓里、行车上摸爬滚打,依然活跃在每天的掺配烧现场。"站好最后一班岗"是这位从业40余载的老工人最大的心愿,也是为自己工作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成为燃料部各班组的软肋。这项工作同样困扰着人员严重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临时用工占主导的行车班。怎么办?各类资料必须进入班组管理软件,王军再一次身先士卒,不顾即将退休的年龄,用自己颤巍巍的双手,一点一滴的学习着各种软件的操作方法,潜心向年轻人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初步掌握了班组软件的基本操作步骤,满足了班组台账资料统一管理、规范管理的要求,再一次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从雄姿英发到华发初生,从青春热血到步履蹒跚,他在燃料基层一线班组的岗位上走过了40多个春夏秋冬,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却创造了一线英雄的神话,深深影响着燃料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