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古今文学>文学体裁>词曲>

元曲是怎么发展来的

文思都 人气:2.78W

元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那么,元曲是怎么发展来的?一起来看看。

元曲是怎么发展来的

简介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元曲是怎么发展来的

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元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随著宋朝的灭亡,蒙古人政权建立,元曲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开始流传。

元曲有严格的形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又比较灵活,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元曲将传统的`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糅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相比于唐诗宋词,元曲的风格更加接近老百姓,也成为普通人喜欢看的一种表演方式。

何谓“小令”

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则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的风格与精神。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但近世学者多舍弃以字数的分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九引《类编草堂诗余提要》说:“词家小令、中调、长调之分自此书始。后来词谱依其字数以为定式,未免稍拘,故为万树《词律》所讥。”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TAGS: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