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推荐】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

文思都 人气:2.68W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

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多次提到,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体现成就感。幼儿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易于波动,因而激发兴趣需要贯穿始终。

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

二、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体验鱼儿孤独和快乐的情绪。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

新《纲要》中强调:“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第2、3目标是情感目标,主要是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为下次的活动做一个精神铺垫,让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说说活动准备:

在活动中我准备了大大小小的瓶盖,都是我们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还有

就是抹布、水粉颜料和大海的背景图。

四、说说活动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

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采用游戏法是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谈话法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幼儿的学法 “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说过程

在本活动中我们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整合,

使师幼能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

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教师示范——幼儿操作——互相欣赏作品

1、引出主题:

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一条鱼的图片。

教师说:我是一条孤单的鱼,在大海里孤单的游来游去,没有朋友。唉!

提问:鱼儿怎么了?

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幼儿将身上的鱼儿拿下贴在海洋图上与小鱼做朋友。

我现在有这么多朋友,我好开心,想吐泡泡,你们和我一起吐泡泡吧。

第一环节开始部分。我用“小鱼来我们班作客,小金鱼一个人孤单没有好朋友”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溶入到环境中,体验鱼儿孤独的情绪。找到了好朋友很开心,它想和好朋友一起吐泡泡,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体验鱼儿快乐的心情。

2、教师示范:

提问:那你们知道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吗?

我们怎样帮小鱼吐泡泡呢?教师出示水粉和瓶盖。

请幼儿观察瓶盖的形状。请幼儿想办法画泡泡。

教师示范用瓶盖印画。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时用抹布擦去。

第二环节是认识创作工具的过程。因为每次的创作都有不同的工具,所以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工具的名称也是必要的。当然这也需要多次活动经验的累积,使幼儿逐步掌握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幼儿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新的绘画方式)

3、幼儿操作:

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幼儿随着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

第三环节是印得过程。让幼儿在印得过程中体验快乐。这里我运用了教师示范工具的操作方法,是启发式的,是让幼儿自然而然的掌握工具的运用。印得过程中幼儿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共同体验印得乐趣,共同欣赏作品。

4、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说自己印的泡泡,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设计意图:评价幼儿作品,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5、结束部分

幼儿和教师唱着《小金鱼》的音乐游出教室。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个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经历、探索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中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2、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二、说学生

由于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启发。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容易就会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而用一个梯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对有的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班额人数较多,因此在合作中给教师的指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结合几何形体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知识的迁移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采用“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体现变知识的接受过程为科学的探究过程,利用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采用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来突出教学重点,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以旧引新,学法迁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梯形的面积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根据我班现有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们班同学喜欢听故事吗?”学生上五年级以来,最感兴趣的就是爱听故事。于是,我通过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悟出转化法来解决梯形的面积。由此,很自然的导入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到求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活动。因为学生学过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所以很容易就会想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途径。最后,再用课件直观展示出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发散验证

在操作探究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一般的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方法验证我们刚才的发现呢?”以此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刚才的结论。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展示学生们个性化的研究思路与成果,激发他们成功的学习体验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积极愿望。同时也达到 既突出“重点”,又化解“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形成数学技能,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围绕这个目的,我设计了下面的一些练习:

第一题:是判断题,加深学生对推导公式的印象。

第二题:基本题,例3,基本题,课本中的“做一做”。目的在于让学生准确使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题:是书中89页做一做,能发现了什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四题:课本90页的第1题,给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题:是一道变式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层次性,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五环节:课堂回顾,总结收获

成功和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学习的快乐。

说课稿 篇3

(板书图示是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科学,但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是引发学生兴趣、加深学习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以此为课堂主线,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悟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

初读课文以后,同学们对狼的主观印象有了初步的改善。接着让同学们欣赏一组有关狼的温情图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对狼的固有的认识与评价:狼以个体的形式出现无处不透显出一种孤独美,而狼群的出现则体现出不为人们熟知的另一面:团结、友爱。音乐和图片的结合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很容易打动学生纯真的心灵,本环节利用音乐和图片来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陶醉其中,进一步理解狼温情的一面。

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深情回顾课文中感人肺腑的句子或语段,要求大家细细品位其中的韵味,并尝试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向大家阐述你对此的理解。于师生交流中教师指导朗读,在真情朗读中,使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特设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真正随着文章情节的推动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对伟大母爱的无比赞叹!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因此,在同学们领悟文中崇高的母爱之后,我又将课堂的重点转移到结合生活实际、感悟世间真情中来。让出讲台,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情怀和创新意识,真情讲述动人的世间真爱。要求同学们由本篇课文所讴歌的伟大母爱,拓展延伸到他们的生活实际,父爱、母爱、兄弟姐妹之爱、友人之爱等等。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将对那些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富有魅力的学生予以鼓励,并在学生讲完故事以后让演讲者自我评价,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点评,从而使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评价体系。本环节注重熏陶同学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分析评价以及生活感悟能力,使大家知道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

最后请同学们欣赏歌曲《爱的奉献》,再结合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片,使学生对“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让他们懂得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必须学会付出爱,这才是爱的真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课文上到这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都能完全实现,基本达到设计效果。我的设计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解析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是以学生原有认知“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的数的概念的教学。它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掌握的不好,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

2、教材目的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和数位“千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难点是接近整十、整百数的数法。

二、说教法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针对二年级小学生年纪小,直观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突破对大数的具体认识。在“数立方体”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具体形象,在脑海中清楚的认识计数单位,并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法

亲自动手尝试过,记忆才深刻。为了让学生学会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法,我采用尝试法教学,多次让学生尝试拨珠,数数,小组合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尝试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正确数数,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说教具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个计数器学具。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生活中的千以内数据,谁能来说说你收集的数据?

生汇报好后,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各种数据。

2、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举行数数比赛,请同学们做好准备!不过,比赛的时候要注意听清楚数数的要求,看哪个小组数的又对又快!

(1)一个一个的数,从86数到95;

(2)五个五个的数,从30数到80;

(3)十个十个的数,从10数到100。

3、师:刚才同学们数得很好。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看一看,数一数,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小正方体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出现)

师: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小结:数量少:一个一个一十一十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数量多:一千一千的数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认识计数器(课件示一个大的计数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学习数较大的数时要用上计数器。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数数

(1)一百一百地数

从172数到972,怎么数?(学生尝试,汇报,教师用计数器示范数,学生再练习边拨珠边数)

(2)十个十个的数

从420数到500,怎么数?(学生尝试边拨珠边数,汇报,)

(2)一个一个的数

从198数到206,怎么数?(教师带着拨,再让学生独立拨,数。指名拨数,怎么拨的)

从985数到1000(学生两人小组借助计数器数,汇报,集体数)

说明: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是数数的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借助计数器边拨边数,降低难度,和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相互学习突破。

3、感知一千

(1)师:999再拨一个珠子是多少?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多少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课件示一与一千的图例比较,学生直观的感受一千是很大的数。

(3)师:计数器上的1000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一个珠子就能表示1000?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认识的就是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师:小朋友们真棒!会数1000以内的数了!可是,我数到下面这些数的时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数?你们能帮帮我吗?

1、一个一个的接着往下数:

(1)数出69后面的5个数;数出99后面的5个数。

(2)数出189后面的5个数;数出199后面的5个数。

(3)数出609后面的5个数;数出995后面的5个数。

(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学生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这里,我让学生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说一说:联系日常生活,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3、身边的数学

随着国家的强盛,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退休教师李老师的工资1990年每个月只有236元,20xx年每个月是853元,20xx年每个月是1850元,20xx年退休时达到每个月3045元。

3、想一想,可以怎样数?

____、_____、800、____、____。

(这是一个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

(四)全课小结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千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具准备

板画一张《晴朗的夜空》,圆月和新月图各一,绘画纸(学生每人一张),幻灯片,录音带。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教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就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四个环节。

1.复习检查。

通过检交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并粘上)。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教师趁机提问:

s.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诗人把它说成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b.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c.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提问,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激发学生飞上月球的愿望,体会诗的意境。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幻灯、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2(放音乐)现在人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说课稿 篇6

一、课程理念

1、 在阅读与鉴赏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3、 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不难解读的散文,叙述的是作者在“文革”期间无力保护家中的小狗免遭劫难的一段憾事。作者给予读者的不是情节的传奇性、叙述对象的坎坷经历,但读者却能感受到一股朴面而来的情感力量:含泪的控诉、严酷的自审,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真谛和人生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距离“文革”这个时代较远,对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的感受,这对于深入理解“包弟”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一定影响,但只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在阅读上就不会成为一个障碍。这篇散文字十分平实、情节较为简单,容易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勇于面对错误反省自己,珍惜生命,关爱别人。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能力目标:

1、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2、 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

情感受价值观:

1、 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2、 勇于面对错误反省自己,珍惜生命,关爱别人。

五、学法指导

1、 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 合作研讨――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

六、设备与学时

多媒体 一学时

七、学习流程

交流导入 ――整体感知 ――主体研读――引导探究――延伸拓展 ――提升反思

八、学习内容

1、 交流导入

采用交流感染的方法导入新课学习。先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的搜集,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文革”,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带有感情地补充介绍,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由于学生对“文革”这段历史普遍不甚了解,更缺乏切身的感受,这对于深入理解“包弟”经历和作者感情都有一定影响,因此,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这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整体感知

◆课文中哪些事件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小狗的遭遇与作者的情感变化

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悲伤 与小狗的亲密接 ――欢快 不知如何安排包弟 ――忧虑

送走了包弟 ――轻松 送走之后心不得安 ――沉重 至今不能释怀 ――歉意

转送给“我”――高兴 亲密相处 ――快乐 被追杀 ――忧虑 被解剖 ――歉疚

3、 主体研读

◆学生找出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的一两处文字做圈点批注,给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共同研讨。

(鼓励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文段,谈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做好朗读评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深入研读文本而把握思想。)

示例: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4、 引导探究

◆提出问题,组织研讨,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抒真情的精神,理解文章主旨。

学生共同探究,教师参与讨论。

示例: (1)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2)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

5、 延伸拓展

◆学生自由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班讨论。

(让学生自主质疑,再提出来全班讨论,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可能出现的问题:

★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要从那位艺术家的遭遇开篇?

★你对特定环境里的“狗性”和人性是怎样认识的?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布置课外阅读巴金《随想录》。

(扩大阅读量,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巴金的思想。)

6、 提升反思

◆请同学谈谈学了这节课后自己有什么收获

(通过反思,使学生巩固对本节课的认识,也能培养学生积极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认识数字并理解其意义是为以后学习好数学知识打良好的基础。3到4岁的孩子,对数学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数的对应,按物点数,按数取物还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设计了:《妞妞糖果店》。帮助幼儿建构相应的知识,具体形象的物与其点子相对应从简单到难,环节递进,在做做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说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已有经验水平,和年龄特点,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数物对应。

2、在互动的游戏中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教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4以内的数物对应。

难点:感知4以内的数量,进行4以内的数物对应。

三、说教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小班幼儿的注意力不持久、易分散、对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感兴趣等特点。整个过程我用情景游戏贯穿始终,通过操作法、游戏法和引导发现法,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能主动进行学习。

四、说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在活动准备的材料中,我选择了幼儿常见且喜欢吃的糖作为教具。幼儿使用的小筐和袋子等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的。便于幼儿操作,使他们在发展精细动作的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的方向过渡。

五、说过程:

1、活动导入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是通过情景教学来进行游戏和学习,因此,我运用故事情景导入主题,以此激发幼儿兴趣。

2、活动展开

由于幼儿学习特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所以我从集体---个别---集体的方式展开活动。

在环节一中,从点数,2个用目测,3个集体点数,4个个别,层层递进。

在环节二中,运用两次个别幼儿的示范操作,幼儿自己操作来按成按物取数的重点问题,在问题中教师进行验证,让幼儿发现错误,让幼儿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经验

最后环节中,通过幼儿自主操作,提升数物对应的能力。

3、活动拓展:

在学会感知,4以内的数物对应以后,在幼儿的知识经验迁移到活动中来,我还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让每位幼儿取5颗糖,既是对幼儿劳动成就的一种奖赏,又是我们所设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在幼儿园上这个活动时,发现每位幼儿4以内的数物对应都能完成的很好,一个错误都没有,好像没有太多的挑战性,所以我设置了这个环节,让幼儿可以利用已有经验对按数取物,运用经验提升经验。

说课稿 篇8

走进这一课,我发现这一课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让学生学会利用石头和其他材料组合、添画成一件作品,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帮助学生关注石头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课文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对灵璧奇石、家乡风光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2.利用石头、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欲,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及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小组探究学习法 :

在给自己小组所带的材料分类时这一环节,我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欣赏范作和学生作品时,我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自主探究巧妙选材、构图的方法,来实现三维目标。。

2、欣赏观察法: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范作和优秀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激发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能利用学习的构图知识,巧妙利用所带的材料进行本课的创作。

3、合作交流法:

在欣赏范作和学生作品时,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寻找家乡奇石的录像,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且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三至四人为一小组坐在一块儿。学生应在课前收集各种材料、胶水、制作工具。

接下来,我来说说教学程序。我分为5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请学生观看了安徽灵璧的奇石。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石头的神奇之处。引出课题《灵璧奇石》。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关注石头的形状、颜色、纹理上的神奇之处。

第二个环节:走进家乡,探寻奇石

从有名的灵璧切入到自己的家乡,让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乡乍浦,感受乍浦的山石之美,我特意安排了一段录像,让学生在感受家乡风景之美以外,更好的了解收集材料的方法以及乐趣。

第三个环节:欣赏作品、探究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并在讨论中探究石头造型的方法。

第四个环节: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合理利用带来的材料,用拼贴的方法创作一件有趣的石头造型。既对学生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对于学困生我会适时给他们指导,特别是要注意堆石头的观察和一些装饰材料的选择。

第五个环节: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评价重点是看学生是否巧妙的利用了所带的材料。其中一间眼镜蛇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小作者很好的利用了石头的本身的造型特点,简单的添加,是作品非常生动。学生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说课稿 篇9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前面一框讲的是量变与质变,本框是上一框的方法论意义,在上一框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要重视量的积累,什么时候该抓住时机,促成飞跃,而何时又要坚持适度的原则。从而加强能力,提高觉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能够运用本课知识分析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相关事例。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3、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

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是本框教育重点,这是全课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落脚点与归宿。

2、难点:

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这一原则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教育、启发意义,但在现实中,又是比较难把握的。

四、教学方法:

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展开分析与讨论,对于重点的教学,可选用一些正反的典型事例的录像片、电视片等,增强教学效果,加强针对性,对于难点的教育,可采用一些典型的古诗、谚语等加强教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

用多媒体播放《杰米扬的汤》的动画,引出一个道理,当我们不需要质变,而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的时候,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

[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板书)] 教师在此,结合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理论分析为什么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然后,再由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坚持适度原则的相关事例加以佐证。比如学习刻苦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能变成坏事,还可以举一些现在很多的“小胖子”都与营养过剩有关加以说明。

教师做好知识的过渡引出第二个问题:当我们不需要质变,就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而当我们需要质变时又该怎么办呢?一要[二、要视量的积累(板书)] ,结合上一框分析原因,为什么要重视量的积累,并加强人生观教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重要性,再回顾上一框量变的两种情形,数量增减与排序的变化,得出量的积累同样有这样的两种情况。而当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能不能瞻前顾后,缺乏信心而痛失良机呢。在此,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

[三、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板书)] 分析原因,举和同学密切相关的事例证明,比如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一到大考就不行等等。从正反面说明其重要性,最后教师总结。并出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之善小而不为”,由学生讨论其哲学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结束本课。

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用量变引起质量的道理看问题

二、要重视量的积累

三、要不失时机地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