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散步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文思都 人气:2.68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步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散步说课稿 篇1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亲情”为话题,以不同的生活背景展现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学习本单元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理解和体会人间真情。本课计划两课时讲完,第一课时以“积累”与“诵读”为主;第二课时以“赏析”与“学习写法”为主。基于“已学过”与“主题理解可能不深入”两方面学情,所以本节课是以拓展课的形式出现的。共三个环节:一是准备环节,包括课前积累与复习(课前积累主要是课内外字词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和名句诗词积累,意在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二是赏析环节,主要是赏读与理解尤其是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三是习作环节,主要是“直事曲写”意识的形式和练笔。以上是设计思路的陈述。

第二方面谈谈切入点。教学中以“换题目”为切入点,由“散步”到“心灵的散步”过渡,围绕“心灵的散步”这条主题线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方面主要谈谈方法,从教法上说意在突出三个意识,一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读的能力、说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写作能力)二是注重学法的指导(比如积累的意识、赏读的方法、写作思路与方法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学法上说学生要想理解就必须动脑思考,广泛交流,会表述能说到关键点上。所以讨论交流、独立质疑、归纳概括等方法将用到课堂中,师是引导过渡员同学们是主角,同学们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同学们完成;另外这里面也有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定有不准确不到位的地方,恳请各位提出批评指正意见。

——谢谢!

散步说课稿 篇2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说如何设计这一堂课。

一、教学目标

从教材来说,《散步》讲述了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一家祖孙三代四口在春天的效野散步时发生的故事,通过这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家庭伦理理想:尊老爱幼,在凸显一个“孝”字的同时,表达了中年人对家庭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教学理念来说,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从学情分析来看,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能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七年级的学生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容易认同、喜欢,对文辞冲淡而意蕴深沉的文章却缺乏深入理解、反复品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大多数七年级学生在家里沐浴着长辈的关爱,他们知道这份爱却体会不深刻,更少有学生能自觉的回报这份爱。

因而基于上述三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四点: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围绕“散步”事件梳理内容,初步掌握概括叙述事件的方法。

3、揣摩精美词句,品味文章所展现出来的语言之美、人情之美。

4、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培养珍爱生命、珍惜亲情、尤其是尊老的“孝”道。

二、教学重、难点

其中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揣摩精美词句,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人情美。

至于教学难点,根据学生预习,文章特点确定为:理解(最后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教学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美读引路,感受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可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教师与学生分读示范、学生自由读、学生挑战选读、学生齐读等。

2、快速抢答,感知内容。可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快速抢答。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可设制情境(假如这个家庭获得了“五好家庭”),让学生为这一家四口中的任一人写一份颁奖词。

4.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友情提示(如:朗读、概括、品味方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基于本文内容较为通俗,难点也不多,且为一篇自读课文,所以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下面我就说说具体的教学流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讲述“你们一家人在生活中你认为最幸福的片刻”,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后引入作者一家人的幸福片刻,导入新课。这样导入可使教材与生活,读者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正如前面所说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可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教师与学生分读示范、学生自由读、学生挑战选读、学生齐读等。如: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学生挑战选读环节可以竞赛的形式,并且也可让学生先推选代表与老师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

紧接着可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快速抢答,帮助从整体上感悟文本。如:找出散步的人物、时间、地点、原因?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在这当中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叙述事件的概括方法

(大屏幕显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三)重点研读,感受人情之美

这一环节可承接上一环节,紧抓住散步过程中面对“分歧”我所作的“决定”来展开。让学生依次思考这三个问题:

1、我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

2、我这样决定是不是因为我不爱儿子,并从文中找依据?

3、面对我的决定家中其他成员有什么样的反映?

随着这三个问题的逐渐思考引入,将引导学生思考:这不仅仅是一个“决定散步途径的问题”,而是一个“爱的诀择”(“我”爱儿子,也爱母亲,但当其发生矛盾时,我将如何来诀择),从而在学生面前不仅展示了一个具有浓浓亲情、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家庭典范,也展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肩负着赡上抚下的中年一代的责任。

其中在这一精读引导过程中可适时插入两个活动:

1、当激发起学生对这一家庭合谐氛围的感触时,可设制一个情境让学生能当堂动笔训练,以写促读,深化感情。譬如可这样设计:这样一个互敬互爱、合谐幸福的家庭,如果在我们的小区家庭参评中一定是一个“五好家庭”,如果你是小区的工作人员,现在要为这一获奖的家庭人员写颁奖词,你将怎样来写呢?(由于时间关系可任选其中一位家庭成员来写)

2、当学生领悟到,“我”所作的这个决定已不仅仅是一个选择路径的问题,而是一种爱的难以诀择,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我”作为一个肩负赡上抚下的中年一代的矛盾与责任时,适时引导学生关注到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在朗读感悟和情境体验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具体方式可采用先读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味语言

本文不仅情感上亲情浓郁,语言上也是玲珑剔透,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学习、借鉴。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2)传情的句子 (3)对称的句式

(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其写景、传情的妙处、作用及对称句式的互相映衬,富有情趣的对称美)

(五)、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指出文章这种以小事显真情抒真理的“以小见大”立意法,启发学生在今后习作时注意立意的深刻。

(六)、作业布置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2、尝试插入景物描写的句子、运用对称的句式来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瞬间"。

六、板书设计

散步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

相传,孔鲤跑到父亲孔子的坟前说:“你子不如我子。”然后又在儿子孔汲面前说:“你父不如我父。”可见作为中间一代人孔鲤的沉重感与责任感。这与《散步》中的“我”不无相似之处。莫怀戚先生所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字里行间流淌着沉淀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挚爱亲情,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相信随着作者一家人散步过后,我们每一位朋友都会陶然沉醉于家的温馨和美之中,也会浸润在血浓于水的暖暖亲情里,更会加倍珍惜我们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以下,我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和说教学小结以及说作业的七个板块给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本课正是通过一家四口的散步来体现浓浓亲情的,教材地位不可忽视。

2、学情分析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 因此我制定一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B.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C.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二、说教法

1、新课程改革强调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系统,倡导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与社会家庭相沟通。因此,本节课创设“亲情互动”的情境,提供一个学生家长互相倾诉的平台。

2、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抢答形式,寓乐于教,达到学生愿意学、乐中学的效果。

3、充分发挥多媒体声色效应,不断渲染课堂气氛,力图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说学法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男女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朗诵、唱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致盎然的最佳状态,在情感的共鸣中完成本课的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多媒体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铺垫。)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以活动形式开展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乐在学中。)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引出“尊老爱幼”的主题;在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在竞赛中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4、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走向家庭,学以致用。)

5、研讨与赏析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主题。)

6、比较阅读,拓展视野

( 设计意图:培养发散 思维,提高鉴赏能力。 )

7、家校合作,亲情互动。

(设计意图:发放张家长反馈表,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同时培养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8、美文朗诵,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在朗诵中升华情感,感动自己 )

9、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明朗并巩固教学重点 )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故设计如下:

母亲 走大路

散步 分歧 -------à 我、妻子 承上启下(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 走小路

六、说教学小结: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低音播放《回家真好》,在歌声温馨时小结本课:“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同学们的求索却远远没有结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它渗透到生活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七、说作业

根据教学重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我决定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故布置作业如下:

1)为亲人做一件表达自己爱意的事。

(为他们洗一次脚、鞠个躬、真诚说声“我爱你”……)

2)交还家长反馈表

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指导。

散步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编者意在通过本单元的编写让学生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我也想通过本课的传授,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心灵甘露,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体验,也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谛所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这一学习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围绕“人生体验”这个主题确定的。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这一目标的确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对情感意境之美的神会。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这一目标是语文人文性的具体体现,是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重点:课文理解,美点寻踪。理解课文和美点寻踪是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的升华,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一个寄托体,抓住了这个重点,学生就会觉得此课受益匪浅。

教学难点:难点: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这一难点确

立的依据是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体验的还不够深刻

三、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四、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运用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去撞击学生心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适时导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感受中走进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个大的环节中又包含以下几个小的环节

1、教师配乐范读这个设计沿袭导语而来,同时又是承接下边各个环节。因为学生既在教师范读中畅游了思绪,又解决了一些疑难字词。在这一环节结束,再设置问题,让学生说出应重点掌握的字词,这样,在对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教师设置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是这样的。

课文中写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这个问题的设置正是学生深入课文后的不同感受体验。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

根据文中语句分析出谁是这个家庭真正的决策者?

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研读文章的一个环节,学生所找答案必然围绕“我”如何解决散步分歧展开。这样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再点处这就是中年人的责任,本文所设难点不攻自破。一个完美的结局点染了尊老爱幼这个不置可否的主题。到此为止,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是浓浓的爱撑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从而铺设了学生人生体验的桥梁。教师顺势倒入下一环节。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学生会再此环节中畅所欲言,交流亲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第三个大的环节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在这个环节中,将激趣----学法点拨------品读------交流相融合,并且向学生出示了何谓美点寻踪,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文章进行赏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个环节

让学生把这一节课的收获谈出来,老师给了一个提示例句,同学仿说,各抒己见,表达真情实感。

第五个环节作业写一篇日记,题目《记录点滴真情》

最后一个环节小结

在总结过程中点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再把本课主题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珍爱自己的亲人,珍爱自己的生命。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出示板书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和指正。

散步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我说课得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得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得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得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得“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得互敬互爱得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得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得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得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得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得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得重要阶段,他们得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得观察生活得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得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得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得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得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得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得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得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得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得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得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得特点,感受课文浓浓得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得特点和课文深长得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得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得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得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得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得生活积累为学习得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得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得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得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得心理,以竞赛得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得形式强化他们得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得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得?找出散步得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得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得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得母亲,我得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得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得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得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得主要目标――通过语言得探究,品味课文深长得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得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得推敲上升到理性得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得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得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得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得,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得。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得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得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得道理,得到情感得熏陶。

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得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得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得一句话:“我得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得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得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得重任,对生活得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得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得美好得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得环节:《散步》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得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得效果,再揣摩编者得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得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得,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得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得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得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得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得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得表达,形成自己得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得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得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得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得,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得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得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得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得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得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得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得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得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得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得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得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得经历或者值得一写得“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得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散步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的,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的,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的,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

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九、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略)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我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好,通过观察区域游戏及教学活动,我发现我班有耳对绘本的兴趣较大,但是在自主阅读的时候缺乏方法,有的时候不能完全理解图书的内容。为了尊重幼儿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思想,我选择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作为本次的教学内容。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色彩鲜艳、内容有趣,而且故事的线索很清楚、明显,又有很大的余地让小朋友可以自由发挥和展开自己的想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在语言的讲述、表达、词汇的运用等方面上的能力发展。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作用。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语言发展情况,我拟定了一下三个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我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时却无条理性,经常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根据目标,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表达上。把难点拟定为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推测故事的情节发展。

三、说准备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活动性、我做了以下准备:

1、《母鸡萝丝去散步》PPT,多媒体课件能够更好地展示绘本内容

2、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及电视在中间,利于幼儿观看及师幼交流互动

3、母鸡萝丝和小狐狸的图画教具,适当的教具能够更好地导入教学活动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逐渐成为有效的阅读者,我组训幼儿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综合了观察法、讨论法、悬念导入法、提问法等让幼儿理解画面,获得早期阅读的经验,增强对绘本主题的领悟能力。采用了观察法、交流讨论法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主动地探究、发现画面所传递的信息,在看看、听听、说说、讲讲的轻松氛围中达成教学目的,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说活动过程

教师应为幼儿创建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展示教具导入活动,观察PPT大胆猜想、表述,教师完整讲解PPT,师幼讨论,总结延伸。 六、说活动延伸

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掌握故事内容,且能够达到更好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还能训练到幼儿的语言逻辑思维,我通过安排幼儿回家给家长讲活动故事来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延伸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散步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同学们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同学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同学们,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同学们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同学们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同学们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同学们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同学们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同学们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同学们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同学们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同学们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同学们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同学们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同学们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同学们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 2)请同学们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同学们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同学们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同学们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 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

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同学们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同学们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同学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同学们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同学们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同学们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最后,让同学们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之后,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这节课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

散步

莫怀戚

母亲——爱幼

我、妻子——尊老

儿子——懂事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要让同学们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散步说课稿 篇9

尊敬的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莫怀戚的《散步》。

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学法指导、大致的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汇报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注重人生体验。《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字里行间扬溢着浓浓而真挚的亲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道德颂歌。虽然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风筝》《羚羊木雕》一样都以家庭生活为主,都有矛盾冲突,但前者给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则主要从家庭伦理准则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并且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我认为本文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增强亲情观念,提高人文素养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基本是都是90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独尊”,家庭亲情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因此,本文教学时,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并不难,但要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主旨、感悟亲情及由此引发对于家庭伦理准则的思考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为: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2、以文本为范例,指导学生揣摩词语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方法。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一事一理,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写法;

4、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传统美德。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重点为:目标2、4

教学难点为:目标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为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文本为范例,组织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相关方法。

2、以小组形式,通过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文章。

4、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初读叙事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的方法(初读“三问”:谁?在哪里?什么事?)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文章的美点(从内容到形式)

四、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个铺垫。

1、猜字游戏导入

谜面:上有老下有小—学生猜---教师解字:老小不分开为孝,老在上子在下,儿子担任着背负老人的责任这样才为孝。

当堂调查:你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学举手(举手的很少),如此看来大多数是老小分开的,孝出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从今天学习的课文《散步》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歌曲作情感铺垫,猜字游戏可以很快地激发七年级孩子的兴趣,抛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关,为突破教学难点设伏。)

2、听读、朗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轻声地朗读课文。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3)、检查阅读效果:

从记叙的要素、顺序入手理清内容和文脉。并在概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产生分歧原因和解决分歧的办法。

(学习起步阶段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强化“要素”意识,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我设计的主问题是:

①、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系。一切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②、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特质(这一设计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着重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儿子与现实中的“儿子”(自己)进行对比,突出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关于教学难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

铺垫:再问导入部分的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孝”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归纳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具有象征意义的话---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家庭是这样,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边归纳边板书要点)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初步体会文中“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4、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①、让学生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主要引导学生品味:

(1)写景的句子,发现他们的意境美。

(2)对称的句式(体会它们的对称美,情趣美。)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加深印象,培养语感)

5、结束语: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对长辈、父母我们要心怀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或最想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用一段文字把它写下来,课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是作业布置:

6、布置作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以亲情为主题,运用“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刚开始学习“以下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特作出分层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也符合个性化的要求,具体是:最低要求:仿写文中的某个片段//一般要求:独立构思,能表现出亲情//较高要求:能提炼出一个简单的道理。

7、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

附:板书:

百 善 孝 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怀戚)

||

整个世界(责任 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