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教学资源>知识文库>实用文范例档>

漳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思都 人气:2.69W

漳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漳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李密《 陈情表

(3)披秀闼, 。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东轩记

(宋)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③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即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漘:(chún)江边。②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③贫窭(jù巨):贫乏,贫穷 ④睎:仰慕,向往。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败刺史府门 败:冲毁 B.旦则复出营职营:料理

C.而不害于学 害:害怕 D.独幸岁月之久幸:希望

3.下列四组中,全都是表现作者不得志人生中“超然”情怀的一组是(3分)

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②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③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④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⑤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⑥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④⑤B. ②③⑥C. ③④⑤D. 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辙被贬筠州,尽管任盐酒税官,但处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文章表达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抑郁之情。

B.文章叙述盐酒税官舍被冲毁、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庆幸自己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C.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D.身处逆境,对做官心灰意冷,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求得精神之乐,以此终老故里,蕴含了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5.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3分)

(2)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诗词上片中的“堪恨西风吹世换”语意双关,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说说下片中诗句“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 孙坚带兵入城,扑灭城中大火,在皇宫废墟上安营扎寨。一天夜里,孙坚从一口井里捞出了玉玺,便决定托辞离开洛阳,另谋大事,谁知此事被袁绍乡人报给袁绍。袁绍向孙坚索取玉玺未果,便骂道:“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B. 刘备马跃檀溪脱险后,遇见了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伏龙、风雏,于是刘备日夜盼望得到二人。在遇到卧龙、风雏之前,刘备遇到了单福,于是便拜单福为军师。在与曹仁的首次交锋中,单福就显示了军事才能。

C. 孙策临死时嘱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掌权。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又荐诸葛瑾。孙权拜诸葛瑾为上宾,依照他的建议,顺曹操,绝袁绍,君臣齐心治理江东。从此势力日趋强大,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D. 刘备第一次前往隆中拜访,却无缘谋面,归途中遇见了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备再次前往,遇见了诸葛亮的另外两位密友石广元和孟公威,以及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归途中还遇见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但与诸葛亮仍无缘谋面。

E. 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听从黄皓的谗言再次命姜维班师。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姜维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刘禅下令让姜维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请简要叙述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

(2)请简述“三国归晋”的故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易①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注]①易:治理,耕种。

(1)以上选段中,孟子谈到了治国的经济措施,请从两个方面简要概述。(2分)

答:                                                                       

(2)以上选段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政治理想?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①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②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③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④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⑤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⑥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⑦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⑧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10.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3分)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11.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选自《读者》2002年第24期,略有删节)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或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这篇散文以“月”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所用的素材之间在内容上看似联系不大,但由于始终紧扣“月”来选材和组材,所以主题仍旧非常突出。

B.本文开篇写“那解释使我着迷”“那斋名也使我着迷”,一是为了设置悬念,别开生面,引人思考;二是为下文抒写对缺月的喜爱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C.文章在主体部分引用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三则神话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的道理。

D.文章倒数第三段“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仍然在那里”,这里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中“绿肥”,应该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指的是“海裳叶”。

E.本文语言非常富有感染力,如“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这些句了的抒情色彩都很浓,很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14.第5自然段中说:“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作者“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的原因或理由是什么。请分两点作答。(4分)

15.请根据文本,探析“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这句话的涵义。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大学里农村学子的减少,根本上 的还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且已 的教育均衡问题。除了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外,近年来推出的校长 制、高校自主招生、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农村孩子显然都不占优势。

A. 显露 饱受批评 推介 B. 暴露 饱受诟病 推介

C. 显露 饱受诟病 推选 D. 暴露 饱受批评 推选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①日前,武汉科技大学汉字书写测试结果公布,30%学生不及格。②以前,写字是读书人的“门面”,读书而写不好字,那可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③步入键盘社会以后,写字真的“没用”了吗?不!④端正、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⑤具备熟练的写字态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⑥其实,汉字中 ( yùn)含着很多美学道理,要领会这些道理,必须多加练习;而领会了这些,不仅能把字写好,还能 ,有助于理解和发现其他方面的美。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答: 。

(2)根据上下文意思,在第⑥句空格处填上一个成语

答: 。

(3)第⑤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改正。

答:将 修改为 。

18、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7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自己写好字。

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 ,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

读了以上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漳州八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6分)(每空1分,凡错、漏、添字,该处不得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 (2)但以刘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

(3)俯雕甍 川泽纡其骇瞩(4)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3分)C(害:妨害)3、(3分)B(①是对上司的请求,④是颜回的行为,⑤是循理求道之后的士人之行为)

4、(3分)B(“终能分享颜氏之乐”文中无此信息)

5、(3分)(1)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我一个人。(得分点:适、罢去和委,各1分)

(3分)(2)我已经因为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被束缚生活的害处,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得分点:谴、桎梏和势,各1分)

6、(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变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亡命天涯(2分)

(2)、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迷冷清的意境(1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之悲(2分)。

7、答案:AE.(A..坚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E.姜维见刘禅信任宦官,怕黄皓加害自己,便接纳了郤正建议前往沓中屯田。)

8、(5分)见“一本通”303页。(关键词到位即给)9.(1)2分)答:发展生产(1分)和节约减负(1分)两方面

(2)(4分)答:孟子的政治理想就是天下大同,人民丰衣足食,富而有礼。(2分)孟子认为只有百姓富裕了,国家才会富裕。百姓富裕了,仁爱之心才会产生。礼义出于富足,故而为政者应关注民生,先富而后教,才能治理好国家。(2分)

10.(3分)D【解析】“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出现在第三段段首,是第三到六段的中心句。A B C三项都在其范围内,自然可作为证据。而D项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不科学。

11.(1)建筑无城乡差别(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3)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3分)

12.(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3分)

13、(5分)AC(A本文的线索应是“月缺”或“天残地缺”;C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的”道理”)

14、(4分)【要点】(1)“阙(缺)”往往是事物的常态;(2)残缺(缺憾)往往蕴含美丽。

15、(6分)【要点】①(客观方面)残缺往往是事物的常态,世间事物乃至人生的圆满和完美总是相对的(3分),②(主观方面)这句话蕴含作者的复杂感情:有对缺月的喜爱,有对读者的期待(多点豁达,多点理解),有对中国文化的反思(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16、(3分)B 17. (3分)(1)蕴 (2)触类旁通(举一反三)(3)“具备熟练的写字态度”改为“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18、解析 (1)本题考查语段的压缩和时事评论,应注意材料数据的变换。(2)回答问题要从自我角度入手,实际上和材料中的被调查者是一类群体,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

答案 (1) (2分) (示例)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与父母存在代沟。(或“调查显示,学习成了多数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唯一话题。”)

(2) (5分) (示例)学生以学业为主,父母关心成绩没错;但我们的成长路上不仅只有学习成绩,强健身体、培养兴趣、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等都应该成为交流的话题。

【参考译文1】我因罪被贬后,成为筠州盐酒专卖的收税官,还没到任,筠州连降暴雨,筠水暴涨,淹没了城南的街市,城北的堤岸,冲毁刺史官府的大门。盐酒税的官舍正好在江边,被洪水毁坏得更为严重。我到任后,见房屋破损得不能居住,就向郡守提出请求,想借部使者的府第来办公居住。郡守怜悯我无处可归,便答应了。直到这年的十二月,才能够将倾斜的地方扶正,将倒塌缺损的地方补齐,又在办公厅堂的东面开出了一小块地作为轩,种了两株杉树,一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和休闲的场所。然而负责管理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这样)我白天就坐在市场里卖盐、卖酒、收取卖猪卖鱼人的税金,与做买卖的人们斤斤计较,尽职尽责。晚上回来,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倒下便睡,一觉醒来已大亮。早晨就又出来尽自己的职责料理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稳地生活。每天早晚从它的旁边经过,看到它,常常暗自发笑。

我过去年纪小的时候读书,曾私下感到奇怪,颜渊用一个竹器盛饭,一个瓢盛水,居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渊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做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官还可以养活自己,也不妨碍学习,何至于困窘贫穷如此自讨苦吃呢?等来到筠州,在柴米油盐的事中辛勤劳作,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自由放任于道德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原来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唉,读书人,当他尚不懂深刻的人生道理,沉迷于权势利益,认为只要能够获取丰厚钱财生儿育女,自认为很快乐了。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顾,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这种精神上的快乐,足够克服生活上的贫穷饥饿而无怨无悔,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当然如果一个人不是品德高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却希望差不多达到颜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大概是做不到的吧!像孔子周游列国,处高位时作鲁国的司寇,居下位是作管理畜牧、仓库的官,只是他所遇到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做。那大概更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

我已经因贬谪来到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但情势上却无法摆脱。唯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我,让我能够回到家里,将我父亲留下的破旧的房屋修缮成小小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再去探求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岁已大。然而连这一点也是不敢奢望的。

参考译文2: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傲慢,不因他们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请您加以考虑。

【参考译文3:】①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于君子之道:他自己的容颜态度庄严恭敬,他对待君上负责认真,他教养人民有恩惠,他役使人民合于道理。”

②子产主持郑国的政治,用所乘的车辆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议论这事道:“这只是小恩小惠,他并不懂得政治。如果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走车的桥,百姓就不会再为渡河发愁了。君子只要把政治搞好,他一出外,鸣锣开道都可以,哪里能够一个一个地帮助别人渡河呢?如果搞政治的人,一个一个地去讨人欢心,时间也就会太不够用了。”

五、写作(70分)【优文佳作】成功,需要逼迫

“逼”是刀光剑影炮火硝烟时立下的军令状,“逼”是遵照执行不得有误的死命令,“逼”是必须完成不得拖延的硬任务。“逼”或意味着“强硬,强迫”。但是逼迫,能激发自己无穷的潜能,一步步迈向成功。

生存危机,逼出成功

面对数十倍于已方的秦兵,西楚霸王毅然破釜沉舟,让战士们只带三天干粮,逼使每位士兵拿出视死如归的勇气,最终赢得了这一场神奇伟大的战争;面对不顾骨肉亲情的兄长,曹子建被逼无奈,以旷世之才在七步之内吟出一首冠绝天下的诗,不但成功地免去杀身之祸,而且被后人誉为“七步之才”。

渔民捕捞的沙丁鱼,在短时间内很快地死亡。后来在人们引进了它们的天敌后,被生存的危机所逼迫,反而不断挣扎从而获得了生存的希望,成功地存活下去。生存危机的逼迫,能使发挥体内的最大潜能,激发智慧,释放勇气,最终获得成功生存的机会。

困境重围,逼出成功

那一场连绵不绝的大雨,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亡亦死,举大义亦死”的困境逼迫他们揭竿起义,成为了第一支农民起义军,成功地敲响了秦亡的警钟。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角斗,重兵濒临城下,城外无援兵,城内无一守兵,孤绝的困境,逼出了诸葛亮超强的智慧,一架琴,几个扫把演绎一曲“空城计”,成功地吓退司马大军,让城中百姓转危为安。那是一场天灾人祸的灾难,中国陷入三年困难时期,偏又遭苏联撤走资金与技术的顶头风,逼迫国人奋发图强,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成功地完成了“两弹一星”的壮举。

困境当前,艰难压顶,没有沮丧,没有失落,没有放弃!无路可走,逼迫之中,激发人无穷的斗志,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走向成功!

亡国警兆,逼出成功

诸侯混战,此消彼长,秦国地处偏远的西北地区,实力弱小,随时都有被吞灭的可能。在亡将国的逼迫下,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最终一扫六合,统一天下。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没有国将亡的逼迫感,使得中国渐衰落,落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如同肥肉般任人宰割,受尽外簇凌辱。内忧外患,水深火热,帝国主义的侵略,逼迫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激发战士们一往无前。经过8年顽强抗战,即使在武器不如人,力量不如人的情况下,也成功地成立新中国,翻身作主。

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导致国家的退步;落后的耻辱,亡国的警兆,震醒了那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逼迫他们励精图治,夺取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逼,是一种压力,是一种磨炼,是一种面对困难不屈服的意志,使人突破重围,勇往直前。逼,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中死活都要拼出一条光明大路的坚持,是绝处寻生的希望,是人成就人生的必备要素。成功需要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