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作文>字数作文>600字作文>

陶渊明作文600字九篇

文思都 人气:9.73K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作文600字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陶渊明作文600字九篇

陶渊明作文600字 篇1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当我今天沉静下心来,又一次品读《桃花源记》后,忽然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片片桃花林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层层叠叠的粉红,给人以梦幻的遐想,下面是象征生命的嫩绿,是田地。一阵风吹过,落下片片桃花瓣,淡淡的芳香迎面袭来,沁人心脾…

初次认识您,是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里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那时起,您就走入我心里,一位隐士,不求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分守己,渴望和平与安宁,不愧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我也同样喜欢菊,却没您那样的觉悟和平静的心。您若一汪深潭,望不到底,掷去一枚石子也无波无浪。

生活在现在的中学生的我们压力都好大,要拼成绩,写作业,放假了突然松懈下来,溃不成军,而上学时什么也听不进去,老师的话行云流水左耳进右耳冒。如此恶性循环,相信后果只会是学习不好,作业不好,身体不好。生活没有任何质量而言。最初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梦幻:心中有同样美好的“圣地”:大海多蓝多随意,浪花不知疲倦的拍打沙滩,似乎是在揭示着事情都会随波而去。蓝天多惬意,一碧如洗,洗涤着我的灵魂。山峦多神秘,高高低低,郁郁葱葱。这些幻想多美好,可幻想毕竟是幻想,可望而不可即。毕竟生活在这样一个努力的年代,我还必须学会接受,学会随遇而安,但这并不代表安于现状,还是要挣扎,证明自己。忽然感觉品到了您创作《桃花源记》的无奈,有些释怀。

如若我们生活在一个年代就好了,或许我们会成为不加任何利益的,纯粹的“灵魂老友”。我们心中都有“仙境”和“圣地”,我们也都在不停步的追寻,我相信,这样的地方一定有的,只是暂时未找到罢了。

待一日我如你般随遇而安,保持平常心态,平淡自然,超凡脱俗,纯真美好,如你般强大,我想大概可以读懂你的灵魂,便可以彻底领略您心中那片净土,那份久违的美好。

此致,

敬礼!

  20xx年2月15日

  您的学生王竹宁

陶渊明作文600字 篇2

你生于繁华尽落,死于落虹归隐;你生于乱世之中,死于躬耕之里。你的一生如巍峨群山,时起时伏;如滔滔黄河,九曲连环;又如丝丝雾霭,缥缈淡泊。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是你少年时的志向,你胸怀大志,混迹宦海,却屡受轻视,不得重用,于是你发出了“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的感慨,后几进官场,几度失望。在沐浴过春雨,迎接过秋风的十三年官场打拼中,为了“大济苍生”的崇高理想,你奋斗过,拼搏过,但换来的只是不断的失望。在彭泽任县令,当遇到傲慢的督邮时,你怒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后毅然辞官归隐,这就是你仕途的终点。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你心中的乐趣,你挣脱出世俗的漩涡,归隐入僻静的田园,你曾幻想过宁静和谐的桃花源,那里人民安乐,自给自足,那是你心中憧憬的地方;你曾居住在“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的陋屋中,却依旧忘我地读书,忘怀得失,安然自若;你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新、恬淡的意境笼罩在你的周围。是否也有那么一株菊花,像你一样,不奢求阳光,不奢求雨露,兀自傲立,远望南山。固守寒庐,看时空轮转,风卷云舒,享素月清辉播洒,骄阳金光笼罩,与雅菊青山相伴,这就是你——陶渊明!

你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诗文,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意境,一种如同清风拂面、清新而自然的意境,读了你的诗文总是会不自觉地感到心灵的放松,好似身处深谷幽涧,聆听着泉水叮咚……

你是历史上那一丝淡泊的雾霭,那一行巍峨的群山,是那一株菊花,在凡尘俗世间绽放着自己超脱的光辉!

陶渊明作文600字 篇3

陶渊明,一位安贫乐道的文学家;一位擅长借景抒情的田园诗人;一位影响深远的辞赋家;一位品质高尚的散文家……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和菊花可谓是有着不解之缘,陶渊明把菊花视为自己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丽,清新淡泊的特点与陶渊明高洁的品质,不同于世人,不随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后人就把菊花作为君子,淡泊俗尘,隐逸者的象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渊明将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个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乐的心情,把大量农村农民的生活如实写入诗中,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优美的农村生活图景。不过在陶渊明的洒脱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苦闷,如“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淘一觞”这表明他对世事还是没有忘却,尽管隐居山林,陶渊明还是无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渊明的诗文,看似质朴、实则华丽。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语中,充分表现了陶渊明淡泊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他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黑暗的厌恶和憎恨;充分表现诗人对美好和平的理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陶渊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向往田园;有的纯朴清新……我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像陶渊明一样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陶渊明作文600字 篇4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他的一生,忙忙碌碌,反复辗转于官场与田园,他心所向田园,以一种隐逸者,高洁者的身份度过自已的余生,但他满心充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牵挂担忧之情,他一度充满憧憬,多次任官,但年近老烛之年的他真正意识到,田园是他的归宿,乡村车马野夫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也是他原本该过的。

一生的孤洁,是门口杂草丛菊中的‘松菊犹存’,是久转徘徊的那颗孤松,坚韧挺拔,却只是孤且一颗,孤身一人而己,所以他盼归田园,以质朴的生活换得最纯的快乐,以脚踏实地来放心灵。

陶渊明的田国生话是一幅美好的图景,锄地拨草,时而弯腰劳作,时而矫首远观,汗水流过脸颊,带来了疲意,得到的却是心中无限的满足,陶渊明的生活是白朴平凡的生话,一个一普通农家生活——常常策扶老以流憩,活得自在悠然,亦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去苦劳作那般,生活虽苦,却无比惬意满足。

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是安然于现在,不求富贵,不盼长生,不虑生命之短暂,虽已花甲之年,感叹过光阴易逝,时无短暂,但其正的现实让他乐天安命,不顾虑将来,只享受现在。田国是他精神寄托,在田园中,他乐天安命,在田园中,他虽苦犹甜。他爱田园,爱他的美,一种超然世外的美丽,不夹杂社会,官场的黑暗,他爱田园,爱他的一切之物皆为、自然之生,没有别外的糅造,正如人的本性,质朴自然。

在田园中,他放飞心灵,安心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在田园中,他忘却忧虑,虽是年老的体躯,却杯有一颗对田园少年般炽热的心。

他以颗美好的心灵面对着田园,田园则以其方式加以反馈。

陶渊明作文600字 篇5

纵观历史长河,人的一生只不过是转瞬而逝的浪花。自己的一生应由自己掌握,无需受世俗左右。像陶渊明一样生活,让自己的灵魂做主。

像陶渊明一样生活。去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然自若。他去寻自己的桃花源,那远离外界纷纷战乱的地方,享受自然带来的静谧与美好,让心沉淀下来,让精神自由地驰聘于无际的天空,让宁静过滤烦忧,让寂静筛去欲望,在田园中,让心灵得到洗礼和涤荡,让麻木的灵魂变的轻灵。如果像陶渊明一样生活,那自然便可以做到心无外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云卷云舒。过着淡淡的闲情逸致生活。

像陶渊明一样生活。去体会“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心如止水。他保持自己的本性,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追逐纸醉金迷的成功,不沉醉于功利纷争的世俗,安于贫贱,与世无争。说到底,他获得那独属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不是金钱与权力,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安适与宁静。“富贵如指间的薄暖,浮名若云影的轻凉。”形容的便是陶渊明的生活罢。如果像陶渊明一样生活,远离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无意中就能发现真的自我。

像陶渊明一样生活。去体会“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铁骨铮铮。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但他热爱远离城嚣的田园,厌恶黑暗腐败的官场。这种精神让他最终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他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获得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东西啊!陶渊明的言行举止就像一滴水,折射出一个人应有的品质。如果像陶渊明一样生活,把生命灌注到自己所抱有热情的事物中,坚守信念,日后必将事半功倍,硕果累累。

所以啊,去过像陶渊明一样的生活吧——任它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明月。不就是那句:“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宁静,在浓郁中,默念一份平淡,正如花开花落的悠闲,正如春去冬来的自然。”简简单单,最幸福的价值观。

陶渊明作文600字 篇6

要论中国古代的名家大家,陶渊明一定有一席之地。陶渊明以他独特鲜明的个性开创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时代。

我认为陶渊明的洒脱大方不拘谨是他人格的一个亮点。他的这种真性情是许多人学也学不来的。他的作品以及后世对他的评说也都有表现这一点。

陶渊明从小接受儒家思想,在他年轻时他也有“猛志溢四海”的积极入仕态度。他在《拟古》中也提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但他最终为什么会辞官归隐呢?我认为这就与他的真性情有关了。他一生都在追求身心的质朴,在他做官时,他不愿虚伪随俗,可官场又始终这么黑暗。在这种时候,他更愿意回归自然,正如他在《归园田居》中写的那样:“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说自己是“误”入官场,所以终有一天他会回去。那种自由,和谐才是他最想要的东西。

最后一次辞官,最能见其本性。他做彭泽县令才三个多月,县吏让他“束带”见督邮,他却说“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随即辞官离去。是陶渊明太傻,行事轻率吗?不,这恰是他追求本心的表现。官场的种种他早已厌倦,而这次事件只是导火索,他可以就这样回归自然,去追寻他所向往的东西。看重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看轻外在功利。陶渊明一直将它奉作信条,而且他一直在践行。试问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陶渊明的真性情是他身上的闪光点,更是对后世的一种启迪。在如今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被前途功名压得麻木了,甚至早已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没有梦想,又何必远方?或许我们应该学学陶渊明,学着在迷茫的时候问一问自己的本心。世俗本就这样,为何不去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呢?这才是真性情。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陶渊明的真性情正是他纯真,高远人格美的最好体现!

陶渊明作文600字 篇7

弃彭泽微官,松翠菊黄,琴书而外醉三斗;开田园诗派,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题记

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你浪迹天涯海角,不管是得志还是失意,家都使你魂牵梦绕。

陶渊明,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在经历了八十一天的官场生活后,亦然决定摆脱官场的束缚,回到自己那魂牵梦绕的家,享受天伦之乐。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快乐的,他归心似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他兴奋异常,“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悠闲的。他悠然自得,自娱自乐,“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成日“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不是还观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风而知还”的景象。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自由的。他“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升华,笔下所写的都为真性情。试问,有谁能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样的感慨。

回到桃花源的陶渊明,是我所羡慕的。他有胆识,也有勇气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即使他家境贫寒,也决意不再答应做官。这份坚持,让我感动。

陶渊明的一声,平淡无奇,色彩缤纷。他虽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却留下了无数传颂千古的诗句。陶渊明笔下所出,都包含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让人读着亲切,回味无穷。

陶渊明,一个敢于追求自我的人。喜欢他,不仅喜欢他的诗,他的词,更他那句句中透露出的自然清新的味道。这种味道令我着迷,也令我向往。

陶渊明所做的一切虽已成历史,依旧受人们喜爱。这就是自然的影响力。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向往大自然,没有人不热爱朴素的生活。

这些,只有陶渊明做到了。他真是“韵真辞朴,千百年来第一人。”

陶渊明作文600字 篇8

陶兄:

久仰你大名了,今日我有幸给你写信,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也劳您在百忙之中指教一二。

近日,我拜读了您的大作,深深地被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所震撼;也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更深深地被您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讳”所折服。

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酒,是你的钟爱;诗,是您精神的寄托;菊,是您品格的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污浊;您常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为你有精神食粮。

我对陶兄您十分敬佩,您是我心中的偶像。因为你如菊一般,是位隐士。但我不明白,一味的隐居会解决问题吗?隐居,在我看来就是逃避。为什么不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学梅“孤芳自傲”!与其逃避,不如面对,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留下千古美名。

我还有一事向请教陶兄。酒,乃文人墨客皆爱之物。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酾酒临江”,赋诗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边塞诗人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但到最后,哪个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呢?既然如此,为何要靠酩酊大醉来增加自己的痛苦呢?陶兄,您也是诗坛之中爱酒之人。您能告诉我原因吗?您是否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来麻醉自己呢?用酒来控诉自己处境的不平吗?还是用酒来寻求那短暂的快感呢?

若我所问有不当之处,还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枝菊花,一枝独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陶兄,打扰了,就此搁笔。

此致

敬礼

  您的仰慕者:朱江鹏

陶渊明作文600字 篇9

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国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

后来的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文章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

可以这样说,整部中国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论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而他的《瓦尔登湖》也与陶渊明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

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