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作文>字数作文>700字作文>

关于蓦然回首的700字作文(精选3篇)

文思都 人气:2.91W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蓦然回首的700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蓦然回首的700字作文(精选3篇)

关于蓦然回首的700字作文1

蓦然回首,那段岁月,却上心头......

岁月悠悠,时间悄悄走过,听风吹过的声音,突然心就有一点点疼了,因为想起了那七彩魔方般多彩多姿的小学生活……

六年啊,六年!六年的小学时光,被轻轻地刻录成了一盘磁带,在不经意间,向白色的尾头转动着,今天,我在这里轻轻地倒带。

再回首,记得二年级时,有一次测验,王老师(数学老师)发下了卷子,说:“这是一次小测验,题很简单,希望大家认真做,做完了好好检查。”卷子发下来了,我阅了一遍卷,题很简单。我心中暗喜,前两次考试的题比这难我都得了满分,这算什么!于是我拿出演算纸答了起来……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不到20分钟,我便答完了。我看了看王老师没注意我这里,便有拿出一张白纸画起了画……漫长的两节课终于过去了,我自信满满的交了卷,便和同学对起了答案,天啊,怎么都不一样?“算了,算了,爱谁错谁错,不管了!”说完就出去玩了。因为我学习不错,所以王老师习惯先判我的卷子,过了一会儿,王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我的卷子给我看,顿时,犹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这……这、这……怎么可能?71分,连优秀都没上!我赶紧把卷子又看了一遍,人家题是加法,到底下就让我写成了减法;原题写的是7.2,我就抄成了72;还有几道简单的口算题竟然没写……天啊,这就是我自大的杰作啊!半晌,王老师缓缓开口:“这就是你的水平吗?你也太让我失望了,这题虽然简单但也要认真,干吗那么骄傲?骄傲有用吗?”是啊,我干什么那么骄傲?望着王老师质问的眼光,我低下了头。

别了,母校!不忘您六年的辛勤培养。六年家一般温暖的爱与哺育,学生永生难忘……别了,老师!不忘您六年的谆谆教导。六年父母兄长一般的爱与呵护,学生感激不尽……

别了,同学!不忘我们六年的真挚友谊。六年亲兄妹一般的爱与关心,我永远铭记在心……

时间流过去了,它默默地改变着一切。当一切都成为过去,渐渐被遗忘的时候,我用笔淡淡地描绘这幅不愿遗忘的`画——六年的小学生活。

关于蓦然回首的700字作文2

何日蓦然回首时,你,已不在灯火阑珊处?

去过书店,回来总觉得不太舒服。看到的,都是什么?韩寒,郭敬明,饶雪漫,乐小米……他们笔下,青春颓废、荒凉,苍白而无力,充斥迷惘和忧伤,还有太多太多的书,文字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趣味低级,审美扭曲。

没有人规定青春该迷惘,该颓废,该苍白,没有人规定青春在雨季,也没有人规定青春……

青春,该如葵花,面对阳光努力向上,单纯又美好,该如初春新野里的桃花,姿态灼灼。

最好,该如一句:“谁的青春有我狂”。不把快乐当作忧伤的华盖,更不为了忧伤而忧伤。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恣意张扬,充实地去度过。当你历经沧桑,再度回首青春时,你也许会真的了无遗憾地说:“青春不荒凉,它的底色是明亮的。”

总是难免迷惘了脚步,浮躁的心,不知今夕何夕,不辨春秋冬夏。

那么,把一切交付给你吧,跟随你的脚步,经历自己的故事。

我读着童话,我深信着爱,却不期望美丽的结局。有多少王子能从童话中走出,牵起灰姑娘的手,执子之手,共度一生。

言情小说之中,又有多少迎合的虚假,做作的苦难?青春明亮的底色上,又被涂抹了多少虚伪。

何日蓦然回首时,以心底流出的吟唱,你已不在灯火阑珊处。

她总被人称为傻丫头,她也许是我吧。我爱子曰诗云孔孟之道;我爱弄玉凤来七弦音;我爱秦时明月汉时关;我爱眼波才动被人猜。

笑我傻气幼稚么?

目光轻抚过自己喜欢的书,目光柔软得像自己喜欢的那个人,不觉莞尔一笑。爱了就是爱了,谁又有权利指责呢?谁可以告诉我,你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吗?你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你理解我对古诗词的爱吗?读令人口齿留香的诗句,让珠玉滚滚过唇边。我说,我爱这样素淡无奇的语句,像陷在寂静里的窃窃私语。

有月亮的晚上,我总爱与你相偎。轻抚你嶙峋的骨,宽阔的背,如一列列山岭的冷峻。这样的你,总把我带入“月照山苍茫”的意境。

有月亮的晚上,我们相对而坐,如一对参悟天地的禅者。

空山花落,月影徘徊,你我,有着相看两不厌的默契。

掬一捧月光在手,夜晚,竟如此明朗安静。

啊,这是令我深深感动的情景,只在记忆中。

何日蓦然回首时,失落的古典文学,你已不在灯火阑珊处。

何日蓦然回首时,文学已走远,只余我空愁。

关于蓦然回首的700字作文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形容治学的最高境界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迪生也说过:“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东西方学者的共识告诉我们,灵感这一人们心灵中闪过的微光是多么珍贵和重要。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总是在抱怨灵感的缺失。真是这样吗?灵感这一微光,真的只在天才心灵中闪过吗?我以为不然。谁没有走过寂寂的荷塘,看过那出水很高的荷叶下脉脉的流水?谁没有在英雄的事迹中沉浸陶醉?谁没有见过那金黄的向日葵?可为何只有一篇《荷塘月色》、一首《英雄》、一幅《向日葵》?

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人们往往会将它轻易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又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如今这种情况更普遍,究其根由,原因有三:一是“标准化”时代里,“权威”“专家”“大师”层出不穷,他们把持了话语权,制订出条条框框的“标准”压抑了灵感,遮蔽了普通人心灵的微光;二是“全球化”时代里,人们的“从众心理”被加倍放大,当个人置身于全球这一更大的“集合”下,汹涌澎湃的“从众心理”扑灭了脆弱的灵感火苗;三是商业化大潮将一切文化产品搞得像批量生产的肉鸡、奶粉,迎合市场的就是好的,平庸之作被炒作成“精品”,真正的艺术反而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真正的灵感绝不会被所谓的标准与权威限制。户梭的观点不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受,他在痛苦徘徊后醒悟:“我为什么要怀疑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呢?”百年后,他的灵柩进入先贤祠,棺木上写“此处安恩着自然和真理之人”。全球化的大潮确实有助于文化的普及与进步,但真正的灵感却绝不是在浑浑噩噩地“从众”中所能产生的,必须有雄心,有坚持。卡梅隆在成为导演之前只是个卡车司机,他说:“当看完《星球大战》后我出了一身汗,我意识到再不动手拍一部电影,好电影就要被拍完了。”当《泰坦尼克号》在奥斯卡夺得小金人的那一刻,他喊出了“我是世界之王”。

我们无需羡慕卢梭、卡梅隆,事实上,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带来心中闪动的光芒,抓住它,呵护它,无论它多么渺小,最终都能结出甘美的果实,也许这果实是微小的,但它带来的满足远胜于你从别人的大树上摘来的味道也许更好的那一枚。

当然,灵感来自积累和努力的铺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只是人生之河航行中那“蓦然回首”见到的一尾鱼儿,莫要放手使它溜入别人的渔网,如此方能使行程更加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