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思都>话题作文>人物作文>动作作文>

【精选】触动作文7篇

文思都 人气:3.25W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触动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触动作文7篇

触动作文 篇1

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是我人生中第一位最喜欢的老师,她就像我母亲一样给我温暖。母亲对我非常严,一件事情做不好会说我,考试考不好会打我,母亲用严厉把我这棵小树训得直直的,而那位老师却用爱教我对人对品德用心,教我做人。

因为小学时父母对我特别的严,上学路上读英语,到了学校不能进校门,在门口查作业,所以回家时我都会非常恐惧,怕作业做不好被骂,怕考试考不好回家挨打,怕英语单词背不好挨说。我心里是黑暗的,里面有很多对父母的怨恨,而唯独对这位老师,我的黑暗不知何处会来的那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记得有一次是在六年级,那天晚上,好像我因为考试没考好,回家是父母弟三人混打,再被口水又淹在其中。写完作业已是深夜,我悄悄关上灯去睡觉,可是我又怕黑,但是不想被骂,只能忍着。我关上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了房间,缩在被子里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在黑夜发抖,却没有一人安慰,黑暗无情地吞噬着她,却没有一个管一人问。第二天早上,我来到学校,读完英语,刚想进去却被爸爸叫住了,我忐忑不安地回过头,爸爸却来了一句:“把你记作业的本子给我看看。”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缓缓地找到了记事本,爸爸打开一看便冲着我就骂:“这上的作业呢?你记哪儿了?你记脑子里管用吗?你记性好是吗?记性好数学你怎么不多记记公式啊!……”“我数学就是不好,我不喜欢,我的兴趣凭什么让你来选择,我已经长大了,我知道我要做什么了,我可以主宰我的人生。”我生气地说完,背上书包就走了。

进了校门,早读已过半,我擦了擦眼泪,红着眼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进去。老师看到我似乎知道了什么,下了早读就把我叫进了办公室,什么也没说就紧紧的抱着我,我不想哭但却管不住自己,无助的像一个幼儿在母亲那里求安慰。等我好点,老师这才温柔地对我说:“下次不要迟到,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会帮你管爸爸,但是下次作业还是要记的。”我使劲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声:“谢谢老师。”

她就是陪了我们六年的小学语文老师牛老师。一到六年级的语文全是她教的,而我对语文的兴趣也是因为牛老师。

触动作文 篇2

旋律——有很多种,情感的意境也诸多不同,就连给人的感受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轻快的旋律能使人心情愉悦;舒缓的旋律能使人心情舒畅;相反,带有忧伤色彩的旋律会使人陷入伤感的意境,总之,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旋律,不管是愉悦的还是伤感的……而在我的记忆中,最触动我的,还是那一首宋祖英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这首歌虽然不是什么非常火的歌,旋律也不是很特别,但是它赞颂了老师那崇高的职业,把对老师的爱都倾注其中,加上宋祖英那甜美,动人的歌喉,整首歌听起来就显得十分深情,每每回到家中,我总会戴上耳机,点上这首歌,仔细的去聆听作者想抒发的情感,听完之后,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然而,关于这首歌,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故事……

还记得我在上小学时,我们的班主任—姚惠芳老师,一位相貌平平,与常人无异的女教师,而就是这样平凡的一位老师,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身影。一天中午,我们班的一个女同学的哭声传遍了整个教室,几个同她要好的朋友在一旁安慰她,有几个便去找老师,过程中,那位女同学神情痛苦,一手还死死捂住肚子,并伴随着阵阵抽泣声,此时,老师听到同学的报告后,以最快的速度从办公室赶到了教室,见到那位同学痛苦的神情,老师马上让边上的学生倒一杯热水,然后蹲在她身边询问:你怎么了?怎么搞的?是不是吃坏肚子了?现在是不是很难受啊?可能是由于太痛的缘故,那位同学连话都说不出了,见此情形,老师都急哭了,她拿出手机,打电话给她的父母并同时打了120救护车,一会儿功夫,她的父母来了,120也来了,尽管如此,她还是不放心,便一同去了医院,望着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们的心颤动了……

几天后,那个女孩痊愈了,恰巧,那天是我们在小学里最后的一节班会课了,那节课上,老师让班上的几个同学准备几个小文艺节目,那个女同学也参加了,为了感恩老师,她准备为老师唱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是她练了很久的歌,也可以说是精心准备的,终于,下午的第三节课——班会课到了,其他同学的表演结束了,该轮到她,她从容的走上讲台,开始唱起来,渐渐的,渐渐的,她的歌声征服了全班的同学,全班同学也跟着一起唱,每一个同学都唱的很投入,很认真,仿佛要把自己对老师的敬爱全部通过这首歌来表达出来,整个教室都充溢着感人的气息,我们一边唱,一边回忆着与老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当我们唱完最后一个字后,我们注意到老师的眼眶湿润了,我们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如同决堤一般的涌了出来……

如今,虽然老师已经不教我们了,但她那熟悉的身影依旧留在我们心中,还有那日的歌声永远萦绕在我的耳畔:“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

想到这儿,我按捺不住,竟然也唱了起来,泪水也情不自禁的一滴一滴落下……

触动作文 篇3

酥雨朦胧,杨花似雪;雾锁楼台,月迷津渡;轻揽霓裳,远望兰亭。微风牵动点点嫣红,细雨打湿片片新绿,随飘泊的心事一起卷入一帘时光,消隐于似练的澄江。恍惚间,我的眼前仿佛又现出那一场场雨,那一位位融入雨幕的文人墨客……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你凭栏于狱中楼阁,淅淅沥沥的雨珠好似直叩你的心扉。雨过留痕,细似轻丝渺似波,在你的心上激起层层涟漪。

望着天边的故土,你该是何等地凄凉啊!刺骨寒气侵入你单薄的衣衫,本以为不可能再痛的心,霎那间又是一阵钻心的疼痛。夜凉如水,终凉不过心寒。流水落花拂去春意,似梦非梦间,你仿佛看见,昔日南唐焕发勃勃生机,只待你去重拾昨日辉煌……

天上亦或人间?归去亦或来兮?

骤雨初歇。

多情自古伤离别。

落日熔金,暮染烟岚。你强忍心中的悲凄。虽知今日之后你与她之间只剩下别离,但你仍想让这短暂相聚永久镌刻在时光的齿轮间。纵使你渡得过浪遏飞舟,越得过千里冰封,也终究跨不过岁月的潺潺流水,只得渐行渐远成烟波雾霭中的逝水沉香。

晓风残月,江展轻云。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惜已是旧梦难寻。她的笑靥如花,已在你的心中烙上梦呓般的印痕。但怎奈何,相思相望不相亲!这份情意,被你收在记忆深处,待怅然回望,才惊觉那明珠早已蒙尘,只剩层层惘然与破碎一地的悲伤……

酒入愁肠应易醉。你明知被刻意浇灭的愁绪会在清风明月下卷土重来,但仍贪恋着这一刻的执子之手。自此以后,谁为你红袖添香,谁看你灯下舞剑,又有谁是你在混沌尘世中的一方静土雅苑,一颗璀璨星辰?

梦里花落,知多少?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世事一场大梦。

纸醉金迷将你的两鬓缀上星星点点的.白斑;觥筹交错给你明亮的双眼蒙上一层阴郁的尘埃。又是一年雨如丝,本以为不可能再忆起的往事,一点点在你的心中苏醒蔓延,种种影像交错相叠,又把新愁添几许……

不识愁滋味时醉生梦死的你;羁旅天涯时踽踽独行的你;如今饱经风霜后茕茕孑立的你,在旁人看来心已如止水,其实只有你自己明了,这一切表象只是经太多颠沛流离后的欲说还休罢了……

梅似雪,柳如丝,千帆过处,往事成昨。如今再弹起琴瑟,恐怕也没有谁肯静听君语慰相思了吧?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笑看庭前花开花落,闲望天边云卷云舒。虽然时光容易把人抛,但在心灵深处,总有那一场如丝如缕的微雨,触动你的心弦……

触动作文 篇4

在满院的菩提树下,那清浅的禅意伴着梵音,悄悄地钻进了我的心灵。——题记(题记凝练,动人。)

村庄里的人一起筹钱修了座佛庙。红与金的漆,交相刷在了白墙上,格外显眼,里面有座观音菩萨像。(景物描写佛庙)

母亲生性好静,信佛。每天清晨,都会扎起头巾,穿着棉麻的青衣,带上一串佛珠,前往佛堂。母亲说,她喜欢那儿,喜欢那儿最清浅的禅意,那幽幽的禅香。(点题,用词妙)

母亲也曾带我去过,在我的印象里,那是清净的,宽敞的,还有永远不散的缕缕青烟。佛堂后,菩提满院,小溪缓缓流过清浅小院,菩提树下,三生石上,隐隐有一丝清浅的禅意。母亲总会让我随着她,在菩萨面前拜三拜,点柱香,许个愿。而她自己,却又久久地立于佛像前,低头,沉默不语(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但我并不能理解母亲,不知她这样做有何意义。(事件1:母亲带“我”去佛庙,但我不理解她)

在母亲的书房里,也摆了许多佛家的物品,有佛像,有字画。青木的书架上,拜访了许多佛家的经书,整个书房里氤氲着一种清浅却又浓浓的禅意。闲暇之时,母亲总会与我坐在窗台下,诵读一些使我感到陌生却又似乎熟悉的经文,但当时的我,只觉得这十分枯燥,没有一点趣味。(事件2:母亲与我读书)

母亲突然告诉我,我们要搬家了,要离开乡下,让我在城里上小学。我惊讶,但母亲只是摸摸我的头,似乎苦笑了一下。临走的前一天,母亲最后一次带我去村里的佛堂。

像往常一样,依然在菩萨面前拜三拜,点柱香,但母亲却久久立于佛前,不停地祈祷,滚着佛珠,轻声念着经文。与母亲待在一起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懂了一些梵文,似乎母亲在告别村民,在祈祷天上的神灵保佑我们。门突然被风吹开了,外面耀眼的阳光照进了佛堂,整个佛堂瞬间亮了起来,观音菩萨的佛像似乎闪着金光。我正欲关上门,母亲及时阻止了我,说:“开着吧,让这最清浅的禅意,扩散到村庄各处。”

我独自来到小院,这里,菩提幽幽,菩提树下,三生石上,仍有一丝清浅的禅意,伴着梵音,攻破了我内心最后一道防线,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它寄托着一位母亲对家人所有的爱与祝愿,它是一位善良的母亲的精神寄托,它是母亲以及所以村民的希望。(事件3:母亲最后一次带“我”去佛堂,我终于理解了母亲)

我在这清浅的小院里,许下了在村庄的最后一个心愿:愿那清浅的禅意,伴着梵音,在满院的菩提树下,三生石上,仍留有一缕清幽的冷香。(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总评:文章语言清丽,独立,开头结尾优美而又意境深远。全文渲染一种静谧、宁和的氛围,读来使人清爽。开头结尾都有点题,文章有波折,由刚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的被触动,一次次地使“我”的心灵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触动作文 篇5

来到承龙的办公室,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经他提醒,才注意到:墙角处,不知名的盆栽绿色植物不仅枝繁叶茂,热情好客,而且有些耐不住寂寞-一抹绿色完成了“穿越”,“左顾右盼”到了邻居办公室。

原来,是办公室主人承龙凿壁送绿,主动分享养眼的绿色给同事了。

霎时,此举似纤纤素手,拨动了我尘封已久的心弦,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令我难以自已……

和承龙是初中同学,这些年各忙各的,鲜有联系。自从我们来到同一小区居住,楼房只有一道之隔,青春年少的那段激情岁月在彼此的记忆中又复活了。

闲暇之余,我们和同学聚聚,共同去找回黄腾腾的渐已模糊的如烟的日子。伴随着推杯换盏,老同学的名字一个个活蹦乱跳起来,欢声笑语飘荡在我们的耳畔,飘进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心里。

回家的路上,我们相伴而行。微醺中,承龙喜欢聊聊工作、家庭人际交往等话题。随着话题的逐步深入,渐渐觉得,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老同学成熟稳重,事儿看得透,思路清晰,表达到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知无不言,喜欢和我把问题摆在台面上,称得上是可以交心的诤友!

工作上,承龙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他老实肯干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渐渐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尊重,一路走来做到了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可谓年轻有为。工作中的他,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依靠奋斗,凭靠业绩,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而非借阿谀奉承、请客送礼、干眼皮子活儿往上爬。这一点,和我以前的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生生榨出了我为人师表的伪装下藏着的“小”来,令我汗颜!

有一次,就我们两个,承龙直视着我的眼睛,目光恳切地说:真希望你两口子和和美美,生活顺心,尤其是你,作为男人要大度,把心放宽,;家,是讲爱的地方,越讲爱,越和睦,越讲理,越乱成一团糟;有条件,把你的业余爱好--写作,想办法转化成经济效益,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话语权。

对此,我深表赞同,并愿意照做,修正自己的言行。朦胧的月色里,我忽然觉得并不高大的成龙,须仰视才见。他的身影,在我眼前渐渐模糊了,不经意间,我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了。

承龙还颇有感慨地说,男人要有几个铁哥们儿,要精不要多。苦了累了,找哥们儿倾吐一下;美了笑了,和兄弟们同喜同乐。就算多少年不联系,倘若遇到过不去的坎儿了,死党能第一个想到你,能召之即来,为你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人活到这个份儿上,足矣!

是啊,想到这几年母亲凄然离世,几个哥们不离不弃,苦口婆心地规劝,不遗余力地伸手相助,把我从抑郁的沼泽中硬生生地夺了回来,我怎么会对承龙的一番肺腑之言无动于衷呢?

总觉得,有这样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做近邻,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

且行且珍惜!

触动作文 篇6

青砖绿瓦,红檐灰阶,一颗颗鹅卵石铺就了去时的路,同样也铺就了来时的路。翻飞的燕子,低唱,唱一个南方,唱一个北方。

记忆飘去了故乡,烟雨诗墨,似外婆在身旁,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把牵挂缝进我的衣衫。燕子春轻声去冬来,漂泊游离,如远方的游子,亦思念清风徐徐,始终牵挂庭中挺拔的木棉花。

年少时,院前有一棵木棉花,开得火辣热闹——正如年少的我,朝气蓬勃。木棉花是母亲结婚后种下的,家乡的风俗:木棉花寓意着幸福安乐,和和美美。一场初冬,灰蒙蒙的空中有几只燕子,应是从北方飞来的吧。冷暖自知,飞累了,便停在槐树上歇息。我和伙伴们便围着木棉,用两只小手抱着树,希望可以把燕子摇下来。稚嫩的我们,让燕子无了可归的家,随四季漂泊。当年的那几只燕子,沦落何处也无从知晓。外婆当年很生气,把我们挨个打了手板,说道:“燕子年年都来,这棵木棉是它们的家。”那时心中便郁闷,不就打几只燕子,干嘛那么生气?可越长大便渐渐明白了,也明白当时是多么地傻。近几年问过外婆,外婆都说燕子再也没有在木棉花那歇息了,燕子是通人性的。

记起外婆曾对我说过:“你们也像似乎那漂泊的燕子,何不归家啊?”我忽地想起自己在外求学的几年,多想回到那个童年的乐园,回到落满木棉花瓣的庭院,外婆站在院子里,浑浊的眼神随着燕子由东扫到西,渴望网下迷途的小燕子——不要忘了木棉花枝也曾是你们栖息的枝丫。

又是一个冬天,夕阳眩晕了天空,城市的建筑笼罩在红色的薄纱中。高楼大厦直刺云端,开出朵朵绚丽的红霞,犹如棵棵木棉。但木棉花的生命在消逝,花开花落,叶枯叶荣,看尽人生的繁华。只盼望幼时的燕子再回到身旁,陪木棉花度过冬天。木棉寓意着合家幸福。何时,一家人才能幸福地团圆呢?外婆也需要燕子陪着她吧,生老病死,短暂的年华里何不多回家看看那木棉,握住外婆穿针的枯手。

随处漂泊,心弦微动,早日归家,亦是漂泊游子的心愿。但愿,燕子明年冬天可以回到庭院的那棵槐树上,一起过冬,安定歇息。

触动作文 篇7

是什么让曾经不见经传的铁一中变得现在这般闻名全区?是什么让曾经条件简陋的铁一中变成现在这般美丽?一切答案,在一块石碑上找到了。

那个中午,我一人在校园里闲逛。突然眼前的一块石碑闯入了我的视线。那是一块安置在运动场前的石碑。带着浓厚的兴趣,我走上前去阅读。

原来这是一块记载着运动场由来的石碑。读着读着,我心头就像遭到电击了一般,震了一下。上面大致内容是:“在1951年时,运动场处还是三个土堆,中间有一条水沟延伸到竹鹅溪……自从东边的一个土堆被推平之后,师生们就有了一个想法:将土推平,将沟填平。于是师生利用劳动课等时间,拿着铲子等工具去填平土堆。”其实最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是以下内容:“高三学子放下高考的笔后,还回来义务劳动两周。高一新生入学后首先拿起工具去劳动。经过几年努力,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土堆已被填平。又经过几代师生的努力,才有了现在这个标准的田径场。”

一切都源于师生的无私奉献,一切都源于师生的坚持不懈。铁一中的“愚公们”成功地搬开了“三座大山”。铁一中如今享誉社会,凭的就是铁一人的顽强不屈和坚持不懈。也许当时会有许多学长和教师们抱怨挖土太累,但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当初的疲累一定成了现在的自豪。一代代的学子们用传递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工程:高三高考后还会回校义务劳动,高一新生继承了高三学子的精神,一入学就开始劳动……

这一代代传下来的精神,已成了铁一中的根,深深驻扎在每个人的心里。虽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虽然我已不用像学长们一样为学校的建设作贡献,但我们不应该将这种“铁人精神”遗忘在学习困倦的时候。想起以前学长们挖山的辛苦,相比之下,连想休息的念头也因惭愧而消失了。三年艰苦的学习,我们一定会有感到厌烦的时候,但如果像学长一样坚持下来,三年后定会让铁一中以你为荣。

站在大理石碑前,看看石碑映出自己的倒影,想着以前学长挖山的情景,只觉得它像一面镜子,映出了我的惭愧。我本来还正因学习的巨大压力而困倦,现在一切都豁然开朗了。我一定会以石碑上所记之事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